《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二百二十六章 得有本事才行(2/3)

 这个蒲寿庚本来是占城人,后来迁至泉州经营海上贸易,接受南宋的官职。可是他在降元之后,尽屠城内之宋宗室,守泉州三月。

    这也让他在宋元转变之际显赫一时,其子孙在元朝亦颇得志。不过这样的做法引得老朱不满,他认为蒲寿庚不忠,将蒲家男子全贬为奴,曾经高高在上的家族,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

    常森就直接说道,“陛下还是仁慈,那蒲氏到底也是不忠,好些都是恐被株连,故相率改姓。有些也不老实,大约还是想着宋元时的风光。这蒲氏本就是海商,岂能是一问三不知?这才多少年,祖上的那些家当全都不记得了?”

    常蓝氏也明白了,随即说道,“那是欠收拾,你要是不会用刑,就去求求陛下,让锦衣卫的人过去审问。那些人是磋磨人的好手,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能给倒出来。”

    常森顿时得意起来了,“娘,儿子就是再没本事,这些还是能想到。允熥要出海、要寻海商,我就在福广找人。什么时候出海、沿途有那些番国,那些海商喜欢那些货,儿子都查的清清楚楚。蒲氏一些不老实的人还想着留些机密以待起复,都给问出来了。”

    听到常森这么说,常蓝氏自然非常满意,她这个小儿子还是有些长进,还是能够做好一些事情。

    只要能够做好一些事情就行,不求能够帮着太孙多大的忙,能出一把子力气也是好的。

    毕竟就算是身份、关系在这里,真要是一点作用都没有,那也会慢慢的被疏远,这肯定不是常蓝氏希望看到的。

    常升和常森也明白这些道理,他们也知道自己的本事低微。可是要说踏实办事肯定没问题,只要是朱允熥这个皇太孙安排的事情,他们都能做的不错。

    开平王府这边看起来气氛不错,毕竟常森这个常三爷回来了,也算是一家团聚了。

    而在文华殿里,气氛看起来就是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了。

    朱允熥表情严肃,问道,“听闻你国国主自称为皇?”

    黎元澄立刻跪下,有些惶恐的说道,“太孙殿下明鉴,我安南虽有王系更变,国号大越。只是臣等一直谨记蒙受赵宋赐国名安南。”

    这话朱允熥也就是听听而已,现在安南是陈氏安南,此前是李氏安南,他们曾经在北宋时期因为北宋疲劳应付辽和西夏,无暇顾及西南,李朝的入侵强度一次次增加。

    甚至还发生过攻破北宋钦州、廉州、邕州等地,在两广之地屠杀数十万人,并俘掳民众而回。

    也就是被郭逵、赵卨打败,这才求和。

    不过现在这笔账不好算,安南那边李朝被陈朝取代,陈朝眼看着就要被篡国了。而现在的华夏呢,北宋没了、南宋也没了,甚至蒙古人都被赶回了漠北。

    所以现在要翻旧账,这肯定还是稍微有些牵强了。

    就算是以朱允熥的厚脸皮,也是不好意思用这样的一些借口和理由。

    而以后想要以后对安南用兵,还是可以去找其他的一些借口和理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允熥可以轻松的找到很多的理由,尤其是新鲜着的安南国内证据不稳,那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所以完全可以多点耐心,在合适的时候再去考虑一些事情,这也就足够了,其他的不用多想。

    朱允熥看着黎元澄,继续说道,“本宫听闻在安南,汝父废立、弑杀国主,可有此事?”

    黎元澄面不红心不跳的说道,“殿下明鉴,此乃污蔑之言。废立旧主之事,此乃太上王决议,和臣父无关。”

    朱允熥对于这些实际上也不是特别在意,不在意陈废王到底是谁杀的,因为那对于大明来说不算特别重要。最主要的还是只要找到一个话柄就好,在合适的时候提出来这些,这自然也就是有了足够的效果。

    至于和黎元澄沟通没有障碍,这实际上也没什么问题。哪怕黎元澄有些口音,但是问题也不大。

    不只是高丽一直都是用汉字作为正式的文字,安南记录历史也用的是汉字,对于这些王国的显贵来说,学汉字、懂汉语,这也是标准的配置之一。

    朱允熥也没有多纠结一些事情,简单的召见黎元澄、稍微问了点事情,这也就行了。

    朱允熥随即看向道衍,说道,“明日领安南使臣去大营,看看我大明火器。”

    道衍立刻接旨,而黎元澄心里一哆嗦,可是也没有多想。原因就是这样的事情,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了,不值得大惊小怪。

    藩属国朝觐的时候,时常也会被安排着去见识一下宗主国的兵威。最多也就是现在的黎元澄看起来待遇一般,只是让一个不算官阶特别高的大臣带着过去而已,只是稍微见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