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穿五千年:国风天后只想躺平》

第二十八章: 打个巴掌给个甜枣(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戚伊依表示,当年就是因为没赶上歙砚的风口,现在她也是记忆深刻。

    “随着南唐的大力发展,继承的宋代歙砚在此基础上发展更快,品种增多,精砚不断涌现,其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真正的称得上是诸砚之冠。”

    “但从元末到清朝初,连官方开采歙石的记载都没有,歙砚制作可以说只是维持残局。”

    话罢,戚伊依也是打住,一个是要给宋妎娜机会,第二就是后面的近代她一平行世界真的不清楚。

    这时候阮海燕刚准备说放宽一点,结果一旁的宋妎娜出乎意料地接上话茬继续回答起来。

    “近代新国成立后,歙砚生产一度得到发展,金星歙砚也是重新问世。”

    “而改革开放后,歙县和婺源先后成立了歙砚厂、工艺厂、文房四宝公司等,从砚石开采、产品制作到装潢工种齐全,还挖掘了豆斑、绿刷丝、歙红、紫云等新品种。”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歙砚进入全国制砚行业前列,并以优良品质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出口创汇金奖和有关部门授予的‘国之宝’证书。”

    听着如此详细的回答,阮海燕也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

    “不错,不错,当然戚姑娘这边也很好,就算是都过了。”

    话音落下,阮海燕也是拿出印章在各自的小本本上按下了一号印章。

    “接着就是第二个挑战了,也就是歙砚的制作技艺。”

    “歙砚的制作技艺以雕刻为中心,由选石、构思、定型、图案设计、雕刻、打磨、配制砚盒等多道工序构成。”

    阮海燕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展台上的一台台砚台。

    “按石材纹理可以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但是这五大类又可以延伸一百多个品种。”

    带着一行人直观的区分着,阮海燕也是继续介绍起来。

    “制作歙砚的砚材呢,纹理细密,兼具坚、润之质。”

    “用这种材料制作的歙砚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被誉为石冠群山、砚国名珠。”

    “目前呢,歙砚砚石原料奇缺,传统工艺后继乏人,急需加大保护力度。”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说着,阮海燕指了指其中一块用红木盒包装的方形歙砚。

    “现在我们就来简单学习一下做个普通款。”

    “首先是选石,其实在此之前应该还有一个采石的环节,因为条件有限,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阮海燕一边讲述着,一边带着众人再次来到后院。

    “虽然只是简单介绍,但其实采石是制作砚台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戚伊依认同地点了点头,她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在矿坑采过砚石。

    “开坑采石自古以来是以人工为主,不能以机械化操作,而且砚石大多不抗震,如果开采时看不清石壁,跟不准石脉,就会把好的砚石打成废石。”

    听着阮海燕的讲述,众人也是都连连点头。这就跟采开玉石一样,一刀切不好,就算质量不错,那也价值成倍数骤减。

    “采石过后,那就是选石了,也俗称维料。”

    说着,阮海燕也是带着一行人来到后院墙边的长条木桌前。

    “歙砚的选料也是要求十分严格,不是采下的石料就能用的,要选出有一定的块度、粒度,以及硬度适中的部分。”

    “接着再按照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取料,然后剥板,将石料凿平,锯成一定形状,用水砂细磨成砚坯。”

    听着阮海燕板书一般的解释,戚伊依也是点了点头。

    就相当于是去掉“石皮”,保留“石肉”。再按质量高低分出等级,并按不同的形状加工成砚璞。这也就是维料和制璞的两个环节。

    阮海燕指了指桌上的一排砚胚,在两组队伍各选一个的同时,她也是继续讲解起来。

    “砚坯呢,分为定型坯、自然形坯两大类。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自然形坯则是就砚石之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锯磨成坯。”

    说着,阮海燕指了指各自队伍的正方形胚料。

    “这次重在体验,就给你们准备好相同规格的定型胚了。”

    “接下来的两步是设计和雕刻,定型胚的设计就不需要像自然形那么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