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王牌特工》

第70章:火中取栗活危局(4/5)

   她将情况汇报上去以后,得到了上级的支持,再加上苏联已经向我方转述了类似的要求,故而上级在慎重考虑后,同意了苏联人的要求,并请苏联援华总顾问为中人,撮合军统东北武装跟抗联的全方位合作。

    援华总顾问自然愿意当这个中人,便邀请国共双方的专人进行了会谈。

    换做是其他战场,老戴是绝对不会同意跟中共方面携手。

    可恰恰这是东北。

    在他看来,东北的军统武装,此战之后会进入衰退期,说不得还会退入苏联。

    同时这件事还关系着苏联对华剩下的多达九千多万美元的军援,且还是侍从长同意的,这种情况下,和中共联合也不是什么大事。

    说到底,他虽然认可了张安平的判断,但对东北武装力量的未来充满了悲观,既然是弃子,那跟中共联合又何妨?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援华总顾问很容易就达成了目的,东北的两支力量就此联合一起。

    说起来也搞笑,这一幕其实是张安平一手促成的,但在联合后,反对声音最响的也是他张安平。

    用张安平的话说:

    “我的学生都是党国栋梁,他们眼中只有党国、只有领袖,决不能跟地下党同流合污!”

    为此,老戴特意向张安平发来了电报,告诉张安平这是为了党国大计考虑,你就不要乱发牢骚,一定要告诫你的学生,要为了大局考虑……

    这封电报差点把张安平整笑了。

    好嘛,尚方宝剑来了,以后东北出了啥情况,这封电报在这里摆着,跟他张安平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

    东北的敌后武装处境非常艰难。

    那里的情况特殊,和主战场是不同的。

    主战场这边说到底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辅相成,但在东北,压根就没有正面战场,游击作战极其艰难,武器装备全靠缴获,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许忠义在上海打磨了数年,再加上有张安平给予的大量的金钱支持,他在东北也勉强维系着军统武装不到两成的补给,剩下的补给终究是要靠缴获。

    可以说东北的军统武装,度日如年。

    而现在,他们突然间得到了来自苏联的补给,用宫恕的话来说,那就是:

    沃特玛多久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了?

    抗联的情况类似,腰包里的子弹鼓起来后,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正应了一句话:

    汉奸屯(贬义词)粮我囤(褒义词)枪,汉奸就是我粮仓!

    两支武装阔绰起来后,两家相互联合,开始了敌后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再加上军统这边受张安平影响,经常给“榜一大哥”发去战果照片,倒是让“榜一大哥”越发欢喜了,恨不得天天刷火箭。

    恶劣的东北局势,因为“榜一大哥”的卖力支持,就这么被盘活了!

    日本人大怒,一边调兵遣将的扫荡,一边拎着“苏日中立条约”向苏联发出了抗议。

    苏联人呵呵一笑:

    我可没有派过一兵一卒过境支援抗日武装,你怎么能污蔑我呢?

    然后,他们反手加大了支援的力度。

    因为苏联的特工发现东北的抗日武装,竟然严重的迟滞了日军物资、军队集结的速度。

    那还等什么,加大支援力度啊!

    如果能把日本人拖到冬天,估计面对西伯利亚的极端严寒,日本人到时候恐怕下不了梭哈的决心——这不就轻易争取了半年的时间吗?

    没想到不出人只出一丁点物资,竟然还有如此之奇效!

    受此影响,苏军在苏德战争的中后期,竟然还将大量的敌后游击队的军官送到抗联这边来取经。

    ……

    1941年八月底。

    日本大本营对苏德战场的局势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分析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放弃北上!

    原因很简单,德军在经过了最初的快速挺进、大规模歼灭战后,推进的速度从之前每天的平均三十公里降到了寥寥几公里,且苏军的滚筒战术已经开始有效的应对起了德军的闪电作战。

    日军经过多次分析得出结论:

    短时间内德国人是不可能击败苏军的。

    此时如果他们贸然将百万大军投入到对苏作战中,一旦陷入了僵局,日军将会不可避免的崩溃。

    北进之路,彻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