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第一百四十七章:一本书三十条性命,皇城司顾千帆(7/9)

时日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可以锻炼锻炼。”

    老太太都开口了,谁还敢反驳?

    明兰看了一眼自家娘亲。

    却见卫恕意也在扭头看着她。

    娘俩一切皆在不言中。

    若是明兰持家得当,必有贤名流出,对明兰今后婚嫁之事,多有好处。

    卫恕意自信,有她在,明兰管家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以前,她在家里,只是想独善其身,既然麻烦找上门来,她自然也不能再软弱下去。

    这些年,她从未在家里为明兰谋些什么利益。

    明兰身上穿得,戴的,多是张家姑娘赠予的。

    这一次,卫恕意想为明兰着想着想,争一争。

    ——

    忠勇伯府。

    卫渊见到了海舟。

    三十岁左右,国字脸,看着是个身具正气的人物。

    卫渊好奇道:“海大人,你在我府上等了有些时辰了吧?不知找我所为何事?”

    海舟向卫渊郑重作揖,同时,也在打量卫渊。

    年纪轻轻,气度不凡,已有大将之风采,不愧是当代霍去病。

    “忠勇伯,今日冒昧前来叨扰,主要是有两件事。”

    “第一,为盐引法前来,此法是由您提出,有些细节,在下需与您商议一番。”

    “第二,在下想让忠勇伯给个意见,这海禁,到底能不开?若是官家允了,忠勇伯能不能荡平南方沿海一带倭寇海盗?”

    闻声,卫渊下意识愣神。

    他万万没有想到,海舟竟是会这般单刀直入。

    若是换做旁人,肯定要与卫渊相互拉扯一番,不至于这般快速点入主题。

    这大概就是海家一门五翰林的底蕴了。

    一个海家,一个苏家,那都是朝堂上炙手可热的清流世家。

    据说海舟有个妹子,将要到了出嫁的年龄,正说看人家。

    许多勋贵望族,都想要去求娶。

    卫渊坐在正堂首位,语重心长道:

    “我刚回到家,茶还没喝上一口,就听海大人问出这两个问题,我要先回答你哪个问题?”

    海舟莞尔一笑道:“其实忠勇伯心里清楚,在下所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是一个问题。”

    卫渊道:“我帮你平海寇,能有什么好处?你又如何得知,解除海禁之后,我一定能领兵去南方?”

    海舟微微拱手道:“忠勇伯,陛下迫不及待的组建新军,必是想要看到新军经由您训练之后的效果。”

    “由我海家举荐,您一定能够领兵荡平倭寇,让新军练刀,只是,在下想要问的是,您有多少把握,能荡平倭寇?”

    卫渊平静道:“你都来刻意寻我了,还用从我口中得知答案?”

    海舟道:“不放心,所以要来问一问。”

    卫渊道:“若是将沿海一带的倭寇解决,你们海家靠着解除海禁,只怕所得之利,不计可数,我卫家,能得到什么?”

    “军功?我当前还不需要。”

    海舟道:“忠勇伯,慎言,一切都是为了国朝,为了朝廷。”

    “我们做臣子的,只不过是想看到朝廷越来越好,倘若解除海禁,我大周每年与海上诸国的贸易,也能落得一大笔税收。”

    “这样一来,盐税再出问题,或是短时间内收不上来,也不足以影响朝廷里的几项重大支出。”

    卫渊算是听明白了。

    海家执意要解除海禁,原来是为了给海舟推行盐引法保驾护航。

    索性,卫渊也便直言了,

    “众所周知,大周未开海禁之前,你们海氏一族中有支分脉,有靠海的生意。”

    “那生意,我要占两成,代价是,我若是在南方剿除倭寇,上书陛下组建水军.”

    “今后,海家的商船,可畅行。”

    两成?

    海舟想了想,道:“我做不了主,要与家中几位长辈商议。”

    “明日我便离京,待时机成熟,卫将军您率大军亲至两淮,我们再详谈。”

    卫渊点了点头,“两成而已,不多,朝廷一旦解除海禁,除了市舶司,还要看我水军”

    “一本万利的买卖,你们海家的长辈,岂能想不通?”

    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