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第二百四十章:纸上谈兵议延边军事(3/4)

后在翌日于东华门外张榜。

    虽说自王安石担任吏部尚书裁掉了不少的官员,极大改善了冗官的情况,朝廷许多部门也都出现人才紧缺的现象,但王安石依旧没有选择快速填充各司官吏。

    主要是担心冗官的情况日益严峻。

    再加上赵祯身体的缘故,因此,会试结束后,倒是不用急于举行殿试。

    “外甥能成为贡生,还要多亏了舅舅您的相助。”

    盛长柏对于卫渊很敬重。

    在他看来,这位卫家舅舅,不仅是知兵事,近代以来,最有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将领,更是有着大智慧。

    他那样开口询问,也是想试探卫渊,自己成为贡生这事,他究竟有无推波助澜。

    卫渊笑道:“你首日所写答卷,我看了,很不错,你能通过会试,全凭伱的本事。”

    “待殿试结束,前往翰林院中修书几年,攒攒才气,届时,朝廷定会委你重任。”

    但凡是有些志气的贡生,一般都不会选择前往国子监深造。

    盛长柏道:“若无舅舅的帮助,外甥心知肚明,名次绝不会那么高。”

    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会试又是与天下英才同台竞争,能获得这么好的名次,绝非是偶然。

    卫渊语重心长道:“你莫要多想,你唤我一声舅舅,我总是要为你考虑的。”

    顿了顿,又看向盛竑,“长枫那孩子虽然聪慧,可平日里太贪玩了些,你这个当父亲的,要严加管教。”

    后者连忙道:“渊弟说的是,愚兄回去之后,定会用心督促长枫的学业。”

    待盛竑父子与明兰离去后。

    张桂芬忍不住询问道:“我方才听明兰那丫头说,长柏能获得那么高的名次,是因为你给他的答卷评了优?”

    何止是优卫渊笑道:“我也只是给王尚书一个建议,至于最终结果如何,我无法决定。”

    殿试的事情,卫渊就不用操心了。

    总之,他有意提携盛长柏,是因为盛家人里,唯一能配做卫渊当做棋子的,也就只有他了。

    不出意外,三日后的殿试,盛长柏为一甲第十名,有了进士出身,到翰林院中修书去了。

    据说盛长柏成为进士的第二天就开始准备向海家女提亲的诸多事宜了。

    从两浙那边来的海舟自然也是知道,新科进士盛家子对自家妹子中意。

    他还特意见了自家妹子海朝云,

    “盛家准备前来提亲的事你知道了吧?可见过那盛长柏?”

    海朝云道:“前不久,盛家大娘子来咱们家了,远远地瞧见过那盛长柏。”

    海舟道:“你可中意于他?若是不中意,尽管他们盛家与忠勇侯府有亲,咱们也不用怕。”

    海朝云羞涩不语。

    见状,海舟大笑道:“那盛家子也的确为一良配,他们盛家与忠勇侯府有亲,而咱们海家与那位卫侯爷也颇有渊源。”

    海朝云好奇道:“听说兄长与卫侯爷关系不错?”

    海舟想了想,道:“应该说是咱们海家与忠勇侯府关系不错。”

    海朝云不解,这有区别吗?——

    嘉佑六年三月中旬。

    延边传来消息,种谔与杨怀仁兵分二路,一路进军西夏西平府,一路进军夏州。

    此刻,宣政殿里。

    卫渊、张辅、韩章、文彦博等几位擎天大佬,正站在沙盘与两国堪舆图前审时度势。

    赵祯则坐在摇椅上听着众人议论。

    韩章率先开口道:“西平府有西夏重兵翔庆军在,此军多为骑兵,兵力说是有五万,可此前据皇城司探子来报,此军规模已有六七万之众。”

    “杨怀仁从渭州出兵,只有三万余,而且多是步卒,能不能牵制住翔庆军?”

    文彦博询问道:“如今翔庆军统帅是谁?”

    卫渊道:“刚传来的消息,李元昊任李宁令哥为翔庆军统帅,留有三万兵力镇守兴庆府,其余兵马一路出西平府进军庆州,想要迫使种谔军撤兵。”

    “另外一路,应该是以防守为主,打算拖住杨怀仁的主力。”

    庆州?

    韩章皱眉道:“庆州尚有一万兵力,康国公韩绛亲自镇守此地,应该无虑。”

    应该?

    文彦博冷哼道:“难道韩相公忘记当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