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嫡姐换亲之后》

89 一见钟情(4/5)

因初次单独外任、身有水利重责的些许焦心尽散。

    松开夫人下床,阖紧窗扉之前,他望了几眼院中繁盛的海棠。

    他与夫人初次相见,夫人发间装饰的便是几簇垂丝海棠。

    海棠虽艳,但花朵细小、花瓣扶弱,虽聚集成团,仍不相称夫人的神采风范。

    应是夫人为避旁人气焰,故意低调藏拙。

    也或许是因温从阳喜爱海棠,夫人有意包容。

    但现在,这些都不再重要。

    夫人已能让自己随心舒适生活。

    他也不会成为另一个禁锢夫人的牢笼。

    他会时刻警醒自己。

    躺回夫人身边,崔珏一夜安眠。

    到任第二日,崔珏仍五更起身。

    他先至前衙与老吏同用早点,详细套问本地风土人情,再与管家之言相对应,获知中泽县内共有几家有德有名的乡绅、乡贤,及各家亲朋关系。

    早饭毕,卯正,他便会同了下属和中泽知县,先至城外十五里查看工程。

    崔珏离开衙门时,纪明遥才睁眼起床。

    床虽比家里的小些,但被褥是用惯的,她没认床。

    睡得挺好!

    门上已有数封拜帖。她命全部送来。

    拜帖共四封。分别来自按察使司詹佥事之妻庄宜人,中泽知县之妻姜孺人,以及县内县丞、主簿之妻。

    边梳妆、边看拜帖,纪明遥边问大管家黄葫之妻:“你们在这半个月了,可知晓这些夫人太太各人的秉性行事吗?”

    “是知道了些!”黄葫媳妇忙回道,“庄宜人和詹大人是结发夫妻,表兄表妹青梅竹马,一块长大的,成婚二十来年了,詹大人身边还没有姬妾。家里共六个孩子,三女三儿。头两个姑娘已经出嫁了,大姑娘嫁的是庄宜人娘家表侄,现任顺天府向通判家的长子。二姑娘去年才出阁,嫁的正是河南左参议第三子,听说已经有了五个月身孕,正等抱孩子呢!”

    纪明遥正看到帖子上写,庄宜人感谢产钳救了她长女和外孙女性命。

    她记起给詹大姑娘接生的,正是许太医。

    原来还有这段缘分。

    黄葫媳妇仍在说:“三姑娘还小,才六七岁,倒没听说性情怎么样。还有詹家的大爷已娶妻三年,

    詹大奶奶是江西瑞州同知的女儿。詹二爷今年十六岁、三爷十二岁,都没定亲。听得庄宜人性子爽利,与这里知县、县丞、主簿的夫人都处得好。”

    又拿起姜孺人拜帖,纪明遥示意她继续说。

    “这位知县夫人,我倒听说了几句有意思的话。”黄葫媳妇笑道,“都说丁知县的政令其实全是家里夫人的话。连所有大小官司、春耕秋收、公差劳役,甚至向上回禀公文,也全是姜孺人做参谋、写条陈,丁知县全听夫人的指示行事,所以政绩不错。”

    “竟是这样?”纪明遥惊讶。

    但她随即想到,此世只有男子能从正当途径为官为将、称王称帝,天下女子功绩被打压、被掩盖,不能显于人前的又何止一人。

    并不值得惊奇。

    连平阳昭公主的军权,都全数被亲父分给兄弟。她从未得到过李渊任何支持,做到“远近咸附,威振关中”,攻守均无败绩。可长安之战后,史籍上竟再不见她分毫功绩。①

    所谓“死后以军礼下葬”,不过些许哀荣而已。

    纪明遥笑了笑。

    “既然咱们才来都知道了,想必不是虚言。若非确有其事,谁敢传一地父母官全靠妻子?”她道,

    “去各家回信吧,说今日中午,我请四位用饭。”

    她原本计划今日休息,明日再开始交际。但客人里有姜孺人这样隐于内宅的“女知县”,自然是今日就请!

    黄葫媳妇忙去办差。

    春涧花影也忙给姑娘另选首饰,做见客装扮。

    巳正,纪明遥见到了四位来客。

    四人都独自前来,只有仆从跟随,没有一人带家中儿女。

    她着重看姜孺人。

    这位女士年约不惑,眉目温婉、举止娴雅,看样貌便知出身江南地带。她也的确是姑苏姜氏的姑娘,父亲曾有举人功名,母亲则为先刑部郎中之女,二位长辈皆已亡故。

    但姜孺人生得一张温柔圆脸,言语却大胆利落,张口声音脆爽。

    待庄宜人谢过纪明遥,她上前笑道:“那些‘久仰盛名’的话,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