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一百九十八章 册封,皇太孙!(二合一)(2/6)

会,站出来率先表示质疑。

    “前晋和南齐都曾立皇太孙,太子的官属,便是皇太孙的官属,臣未曾听说太子还在东宫,而另外又为皇太孙设置官属的。”

    所谓晋与齐的皇太孙,是西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时期,所封的司马臧和司马尚;还有南齐武帝萧赜在位时,所封的萧昭业。

    然而这仨皇太孙的命运都不是很好,惠帝皇后贾南风害死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政变,杀贾后,复以太子之子临淮王司马臧为皇太孙,时尚年幼,后来被害;而司马尚也是早夭的命。

    至于萧昭业,虽说是顺利即位,但在位时肆意挥霍,赏赐动辄百数十万,库储钱数亿垂尽。时朝政大小皆取决于镇军大将军萧鸾,后来他怀疑萧鸾有异志,企图将萧鸾外放至西州。于是萧鸾引兵入宫弑杀萧昭业,并假借太后之令,追废萧昭业为郁林王。

    而后面那个李重照就更倒霉了,武后废黜李显和李重照父子,而后以母逼子篡位成功,再将李重照的名字改成李重润。

    后来因为李重照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两兄弟进了两句谗言,武后就借着这个由头,将李重照杖杀,同时被处死的还有她的侄孙魏王武延基,还有孙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

    不过后来出土墓志铭说李仙蕙实际上是因为丈夫被杀死,而后被吓死了。

    所以说武则天还是比较铁面无私,童叟无欺的,绝对不会因为你姓武就不杀你。

    李世民在上首垂眼看了一眼刘洎,开口说道:“既然无有先例,便自朕而始!”

    “《礼记》有云,‘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萧瑀在上首高声奏道:“正所谓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自圣人而始,自然无有不可!”

    三王,指的是夏禹、商汤与周文王,这句话的含义便是三个不同的朝代,不共同沿袭同一种礼仪。这句话配合后面那句“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从圣人之言的角度,高屋建瓴地阐释了李世民制定新例的合理性。

    正所谓姜是老的辣,萧瑀这一套组合拳,直接就把魏王一系人马想要反驳的想法给打了回去。

    刘洎只得悻悻地退了下去,他的好友马周在前面暗自摇头。

    你啊,你说你,非得掺和的这么深做什么?

    其他重臣,则更偏向于李象。

    从李愔、李道宗一系的宗室,尉迟恭、程咬金一系的勋贵,再到萧瑀等文臣,尽皆和李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说,如果李世民想废掉李象的话,还是能够做到的;但若是等李世民退位,李承乾登基,那李象就是史上最稳太子,没有之一,什么刘盈朱标,都得往后稍稍。

    什么?我爹要废了我这个太子?哎哟……别别别,老苏,老裴,你们这是干什么?唉,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啊!

    萧瑀再次高声道:“有制!”

    文武百官与各族使节尽皆再拜。

    萧瑀高声宣制:“与公等同贺!”

    在萧瑀的话音落下之后,众臣纷纷称贺。

    “臣等恭贺圣人,得此圣孙,恭贺皇太孙!”

    从殿内,再到殿外。

    数千名中外官员,以及使节,尽皆下拜。

    “臣等恭贺圣人,得此圣孙,恭贺皇太孙!”

    到了这一刻,李象发现自己反而好像没有意想当中的兴奋,内心反而是毫无波澜的平淡。

    皇太孙什么的……也就那回事儿吧。

    不过从今往后,他也是君了,在外可以称孤道寡。

    正式场合当中,应当用“孤”,而不是“我”。

    宣召结束后,百官与使节们纷纷起身舞蹈,三称万岁,而后再度大礼参拜。

    乐声随之停止,大礼参拜后,又是一年一度的新年赐宴环节。

    李承乾手里端着椒柏酒,喜气洋洋地接受东宫一系臣子们的祝贺。

    杜荷和赵节笑得是眉眼都看不见了,李象被封为皇太孙,那就意味着李承乾的地位也是牢不可破。

    牢不可破,就意味着除非李承乾不攻自破,否则没有人会从外部击倒他。

    李象就是不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不然的话肯定会吐槽这个伪命题。

    你可以有一个太子之位,或者伱本身牢不可破。

    李泰在他身边坐着,心下虽然失落,但是面上仍旧保持着笑容,甚至还端着酒杯来和李承乾道喜。

    “大兄,恭喜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