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进北电后,我成了世一导》

第38章 棒子的风水确实有问题(2/5)

就是在他眼皮子底下偷。

    要么是老制片厂,要么是老前辈。

    哪个来头都不小。

    陈小二哪个都惹不起。

    最后,裤衩子都快赔进去的陈小二,彻底想通了。

    拍个屁!

    不拍了,不玩儿了!

    ——

    不过嘛,这些东西,林一诚自己清楚就好了,不能当着记者的面儿说。

    对着话筒,林一诚开口说道。

    “我觉得咱们要辩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

    “毕竟咱们的电影商业化才发展了不到十年,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过我们也该正视到跟其它国家的电影市场的差距。”

    “身为电影从业者,我们心里要有紧迫感,要时刻提醒自己,多拍好电影,拍观众爱看的电影。”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大力发展影院的建设,方便更多的观众,让他们不用走太远,就能找到一家电影院。”

    “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的市场一定会发展起来的,未来,我们必然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乃至做到第一也没什么问题。”

    “对此,我充满了信心。”

    说完后,林一诚又给了那个女记者一个眼神儿。

    再次示意她,问题到这里可以结束了。

    有句话叫“蹬鼻子上脸”。

    这个女记者就是。

    或许是看林一诚态度不错,又或许是觉得自己背靠央视……

    女记者非但不停。

    问的反而更多了,也更过分了。

    “您觉得只是这样,观众们就会支持国产电影吗?”

    “是这样的,我来到电影节的时候,被这里的气势如虹惊到了。”

    “我看到,在展馆附近的街道两旁,挂满了此次参选和参展的电影海报,釜山的市民们纷纷驻足围观。”

    “除了很多饭店、酒店、办公楼的门口都挂着电影节的广告标志外,有一次我带着印有电影节标识的记者证跑去离会场很远的地方采访。”

    “在小超市里买东西,收银员还会用简单的英文问:你是来采访釜山电影节的?然后,收银员热心的向我介绍了一些关于电影节的情况。”

    “由此可见当地民众的参与度有多高,似乎全釜山,都是屏气凝神、齐心协力的想把这个电影节做好。”

    “韩国的民众们关心电影、讨论电影、观看电影,在用最朴素却最积极可行的方式来支持电影。”

    “遗憾的是,这一点,在国内的任何一场电影节上,我都不曾看到过。”

    “我很困惑,为什么国内的电影节做不到釜山这样,为什么国内的电影会让观众觉得除了电影什么都有?”

    说到这里,女记者的脸上,已经挂上了央视记者常见的表情。

    就是那种“忧国忧民”,恨不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表情。

    林一诚都快听笑了。

    崇洋媚外的人,他见过很多。

    但这么推崇棒子的人,他真是头一次见。

    而且还是来自央视的记者。

    ——

    见林一诚没说话,女记者也不以为意,对着镜头,仍在自顾自的说着。

    “我还看到,在闭幕式上,大家送别将要退休的金东虎主席(釜山国际电影节主席)。”

    “他老人家眼中含泪,致谢的时候说:‘多谢大家多年来的帮助,愿意把此生奉献给韩国、奉献给电影。’台下掌声雷动,大家一起为老爷子欢呼鼓舞和感动落泪。”

    “然而,这样有人情味儿的一幕,我在内地的电影节和颁奖典礼上都不曾看见过。”

    “在港岛,金像奖上,还会出现四大天王唱《当年情》缅怀张国荣的场景,全场上下皆感同身受。”

    “在弯弯,金马奖也很团结,不管内地和港岛的电影势头有多猛,金马奖都会积极鼓励自己的本土电影。”

    “反观内地电影圈中,非常遗憾,我看到的只是大家像一团散沙一样,散落在这个圈子的各个角落。”

    “就算能用手拢起来,可是松开手后,又是老样子。”

    “这种情况下,您还看好国内的电影市场吗?您还持乐观的态度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