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卫士总是伴随身边。当年征讨仇池,身为主帅的李授甚至遭遇过仇池刺客数十次行刺。
紧要关头,挡在李授身前的,无不是这些铁血卫士。
尤其在跟朝廷关系最为紧张那两年,黑袍卫士昼夜守护李授左右,不眠不休,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坚定与忠诚。
有一阵子,李式对这些从未摘下过面具的人差点就要有了好感。
那次,他对国师说:“也许我们可以多招揽和培养些这样的武士。”
可国师告诉他,这些人来之不易。“而且像这样的人,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国师说。
李式对此表示不解。
因为他觉得像这样的勇士当然多多益善。
国师最后想了想,又若有所思地看了太子一阵,然后问他,想不想看看这些武士真正的本领。
“当然了。”李式当即道。
“好,明日午后,请太子到南营一行。我可以让太子对这些武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二天,李式如约前往。
到那里时,春藏国师已从宫里调来两名黑袍卫士在小校场等候。
南营是天厍军驻地,也是国师常去的地方。
那天,国师屏退众人,将太子带进小校场,向他展示了黑袍武士真正的能力。
两名黑袍武士身佩长剑,一如既往态度冷漠。在接到国师下达的命令后,一个毫不犹豫挥剑砍掉了自己胳膊,而另一个则当即刺穿了自己的身体。
李式看得目瞪口呆,面无血色。
那天他呕吐了整整一个下午。
令李式感到难以接受的,并不是两名武士敢于挥剑自戕,而是亲眼看着他俩皮开肉绽,却又奇迹般恢复生长,最后丝毫无恙。
那之后,国师又给他讲了许多关于“古灵精怪”的事,而他再也没提过诸如要让黑袍武士“多多益善”这样的要求。
“真命天子,无惧妖邪。”
这是国师当初安慰他时对他所说的一句话。
此话深有玄机。
也就是在那一刻,李式忽然好像明白了父皇为何要让他亲近国师。
不过,李式却是打心底里不喜欢那些古灵精怪的东西。他只是不想,也不敢让父皇失望,所以只能坦然接受。
从那时起,国师弟子聂玉琅也便成了太子府常客。
既然皇宫内苑又有古灵精怪出现,那么也就意味着李家遇到了新的危机。
“朕说过,有些事朕不得不做。而这时候,你只需管好自己。”李授看着自己的儿子说。
“无论如何,一切以父皇安全为重。”
“放心吧,朕的安全,还有咱们的尚书令大人操心着呢。”李授笑道。
“孩儿听说,尚书令已调集北营精锐卫戍禁宫,莫不是真有什么危险?”
“朕说了,此事无须担心。”李授略感不耐烦地说,“你还是多操心操心与石赵相关之事。”
“儿臣派人护送赵使返邺城,并带回赵君答复。相信不日便有回信。”
“嗯,当今天下纷乱,北方诸强纷起,却于我大盛有利。这时候,最要紧便是稳住石赵。所以你得多加留意他方动向。”
“孩儿明白。阆州一行,得谯仙老指点,孩儿茅塞顿开。”
“哦?那你可知仙老为何不赞成对晋用兵?”李授又问他儿子,“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不愿生灵涂炭?没错,在对外用兵这件事上,仙老跟以前的顾延太师态度并无不同。不过,他们真正的想法又岂是常人所能揣测。你身为太子,如果也这么看,那可就太无知了。”
李式听得一愣,于是躬身听训,不敢多言。
李授看了看他,这才缓缓道:“想我大盛,无论国力还是疆域,皆无法与晋、赵相比,之所以能偏安一方,一赖地势险要,二来正是因为中原连年纷乱,诸强相争。无论是赵,还是晋,将来一旦决出胜负,就是我大盛末日。”
“那父皇之意是?”
李授将双眼眯成两条细缝,似要凝聚万钧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董焦见太子一时没能明白,马上帮着解释,“殿下,陛下之意,是想趁当前时机有利,为大盛拓展疆域,以图长远。”他强作笑脸道。
但太子显然还是没听明白,“所以父皇仍想要联赵伐晋?”他试着问。
李授面色不悦,“你以为朕就当真那么鲁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