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不料李授马上就点了他的名,“董爱卿,朕的一番苦心,从头到尾你最了解。”天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所以今天把你叫来,就是让你跟他们好好讲讲。”
“讲……”
董焦还没开口,李授却又一声轻叹,“今天就让你们明白,朕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听着,这是攸关我大盛千秋基业的大事,绝不可等闲视之。”
说到这里,他目光依次落在太子跟乐福、乐庆父子身上,对他们道:“好了,现在你们可以竖起耳朵,好好听相国给你们讲讲,朕到底为何要亲近青峰山的人。”
“青峰山……陛下?”
“对,告诉他们关于青峰山的事。”
“陛下是要让微臣讲关于青峰山的哪件事?”董焦还不放心,这时又试着问。
他想确认一下,哪些话可以当着太子,以及尚书令大人和他的儿子说。又有哪些话还不能说。
不料李授却显得极不耐烦地冲他挥了挥手,“叫你说就说,怕什么。”
难道全告诉他们?包括那件您曾叮嘱决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的事?董焦继续在心里犯着嘀咕。
不过,他没时间去猜,也不能接着再问了。
董焦嗫嚅着正要开口,李授似乎忽然意识到什么。
或是因为怒气有所消散。
“爱卿勿虑。”他犹豫了一下。
看着董焦一脸窘迫的模样,李授想了想,道:“以当前情况来看,那件事已不容再对他们几个有所隐瞒。若不及时止住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我看等不到计划实施,他们就能将盛都城折腾个底朝天。所以,我看还是跟他们明说了吧。”
董焦忽然明白了。
眼看就快要到最后摊牌的时候,天子可不想让全盘计划功亏一篑。
在那个计划里,李授跟国师唱了一出双簧,是为了让青峰山误以为他俩不合,从而派武装道士入宫护驾。到那时,借机诬其逼宫谋反,便好对青峰山一网打尽。
此计自然又是出自国师手笔。
在董焦看来,这或是春藏国师为皇帝陛下贡献的众多计谋中最为周密,最了不起的一个,其实施计划蓄谋已久,连太子也毫不知情。
想到这里,董焦的目光再次投向太子。
有一阵子,外面似乎还有过一些关于太子地位不稳的传闻。那当然不是真的,但只要对整个计划有帮助,像这样的谣言根本无须澄清。因为在国师那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计划中,还间杂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小计策。这些计策环环相扣,结下天罗地网。
要想捕大鱼,当然得先把水搅浑才行。
稍作思索之后,董焦便开始讲述春藏国师为其君主规划的全新蓝图。
逐鹿中原,一统九州,历来就是李授所愿,亦是春藏国师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谁曾想,扳倒青峰山,才是这项伟大事业中最为艰难,但却不得不迈出的第一步。
因为它事实上已成为拦在这条光辉之路上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于是,几乎从登基第一天起,这宏伟计划就已开始实施。
只是随着李启、李跃兄弟倒台,李授大开杀戒,又以各种借口诛灭武帝其余嫡子,触怒了朝中诸多权贵及各地士族,一时间陷于不仁不孝的滔天责难,亟需得到青峰山支持。
故而在那段时期,李授对青峰山百般示好,由此换取了顾淹对其皇位正当性的默认。李家与青峰山因殡宫惨案破裂的关系也得到修复。
不过好景不长。
因为在治国方略上,顾淹秉持其父遗训,一贯主张与邻和睦,与民生息,绝不轻启战端。这与李授的远大抱负格格不入。
若非受其掣肘,如今仍驻扎于石马城的“镇东”将军,恐怕早就改封“征东”将军了。
当然,这些情况,此时在场的太子和乐福、乐庆父子全都知道。他们只是不知道,面对跟朝廷逐渐背道而驰的青峰山,皇帝心里到底有何打算。
“在国师再三恳求下,陛下最终下定决心修造战船,扩编舰队,以备征伐。同时着手准备应付来自朝野上下的反对。其中最大阻力,无疑便是青峰山。但真乙道毕竟为大盛国教,朝廷无论如何不能与教宗为敌。为得教宗支持,国师将突破口选中了无明殿。而天助大盛,恰在此时,晋方派往我国的一个间谍组织被成功破获,我们意外得知,影子人竟暗中勾结晋方。国师当机立断,遂令一名弟子打入晋谍组织,并顺利获得对方信任。”
董焦说,计划由此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