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43章 暗伏惊雷,舍我其谁(3/5)

疑他。

    更别提他如今这些动作,惹来某个不开眼的,来一句“颇类英宗”。

    他的政治威望,恐怕就得立马作负。

    虽说他掌控内廷之后,背后有生母护着,不至于有大臣异想天开废帝之类的事。

    但权力的行驶,是有成本的。

    政治威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权力行驶的成本,换个在后世,对下的直观表现叫公信力。

    成本过大时,别说新政,便是控制力,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想要维护自己的政治声望,他从未考虑过用武力对付外朝的大臣,同样,也不能在隔绝内外之后,被人来一句“望之不似人君”。

    那么,为了唱好这台戏,外朝必然需要有人配合,借助其政治声望斡旋调和才行。

    届时,只要内外形成默契,皇帝、太后、外朝,仍然是牢不可破的权力机构。

    而这种欺负嫡母的事,高仪那种端方君子,未必会认可,而且,他与高拱私交太甚。

    不到实在没得选,他都不会打搅休沐的高仪。

    所以,他一直在等。

    等着张居正从天寿山回来。

    期间一直避高拱锋芒,也是为了麻痹高拱——高拱从来没有了解过皇帝。

    他必须要见一面张居正!

    若是能说服他,就能补全最后一环。

    若是不能……那恐怕不止是要将高仪请出来,还得接触杨博、朱衡等人了。

    今明两日,总归是要见分晓了。

    ……

    今日廷议,似乎风平浪静。

    议定诸事有。

    赏四川乌思藏朵甘思宣慰使司等处,差来禅师、剌麻、温番僧、阿儿等,衣币叚共,折给银四百五十二两。

    调神机三营练勇,参将金璋分守通州,以巩华城游击将军李时,充神机三营练勇参将。

    应允,督理河道工部都水司署郎中事,主事陈应荐奏之事:挑穵海口新河,工竣,支米九百七十六石八升。

    未议定诸事有。

    大学士张居正言,皇帝日讲进益非常,当早开经筵,首辅高拱以不可揠苗助长驳斥。

    礼部尚书吕调阳言,两宫恩德之隆,概无有间,尊崇之礼,岂宜差殊,当为李太后上二字尊号。

    首辅高拱以先朝母后,徽称有加字数者,皆因朝廷有庆典,固不在此时之骤增。

    大学士张居正再言,内阁事亦繁多,当进补辅臣,故大学士徐阶,负物望,膺主眷,可复起入阁。

    首辅高拱怫然不悦,决然否之。

    一场廷议结束。

    双方虽拉开阵仗,但显然高拱占据了上风。

    越发有朝臣汇于高拱身侧,摇旗呐喊。

    张居正缓缓步出文华殿。

    吕调阳跟在身侧,叹息道:“高拱毕竟是首辅,咱们这番举动,都是无用功。”

    只要高拱不同意,这些事就不可能通过票拟。

    张居正奇怪得看向他:“和卿,你什么时候,有了这些事能通过廷议的错觉了?”

    吕调阳一怔。

    他诧异看向张居正:“阁老早知是无用功?”

    张居正点了点头:“要是这都能压住高拱,那还分什么首辅次辅?”

    吕调阳回过味来:“所以……这只是故意作来看?”

    张居正肯定了吕调阳的说辞,一副当然的样子:“不这样高拱也不安心。”

    “再者,总得让同僚们看到,高拱不是只手遮天的。”

    吕调阳追问道:“若这只是障眼法的话,那解决之道在哪里!?”

    张居正摇了摇头:“先等等。”

    吕调阳没品出意思来。

    看向张居正:“等等?等什么?”

    张居正突然停下脚步,看着远处跑来的太监。

    大步走了过去,头也不回对吕调阳道:“这不是等来了?”

    两人交头说了几句,便一同离开。

    吕调阳看着张居正被带走,先是若有所思,而后恍然大悟。

    ……

    张居正被太监一路引至皇极殿。

    在后殿见到了小皇帝。

    吕调阳确实不是小皇帝的对手,给他挖了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