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第46章 赦赏天下,云行雨洽(2/6)

顾了,那我岂不是一心争权,有篡逆之心?”

    这话点到为止就够了。

    等到高拱面临抉择的时候,总会意识到的。

    他也只能帮到这里。

    若是高拱连大局也不顾,被皇帝以篡逆之心看待,他就无法了。

    说罢这句,张居正便快他一步,告辞离去。

    只剩下高拱在原地有些疑惑沉思。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张居正这闹得哪一出。

    只能归结于,见他得势,想示好于他。

    ……

    今日廷议之前,百官要去宣治门集合。

    当然,不是给将军检阅的,而是大行皇帝祀卜,以及皇帝赦赏。

    宣治门在紫禁城南,位于午门与皇极殿之间,是朝臣的必经之地。

    由于仁宗曾在此听政,也就有了新帝登基在此视事的成例。

    此时天方蒙亮,皇帝还没来。

    文武皆着素服,麻布盖头,分列两班,已然开始等候。

    僧道祭酒围在一起念念自语。

    高拱位居班首,扫视了一圈,却皱起了眉头。

    今日似乎,不太一样……

    成国公朱希忠,竟然站在了纠仪官的位置!

    此人不是身体每况愈下,不能胜任了么?

    这是眼见自己要死了,想在最后走动一番?

    还有顾寰那老匹夫怎么也来了,高拱定定看着顾寰。

    这老匹夫此前为皇帝争夺京营,跟兵部闹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被赶回了家,要颐养天年,今日怎么也露了头?

    当初赵贞吉将此人赶走,放出话来,说“寰惟知退让自守,以保勋名,以避嫌忌耳“。

    如今他高拱得势,顾寰反而敢不知进退起来了。

    安敢这般小觑他?

    正当他恼怒的时候,一阵哀乐响起。

    高拱收回心神,抬起头,只见皇帝身着縗服,被一堆内臣女官,以及中书舍人围在中央,缓缓走近。

    令他疑惑的是,冯保那厮,竟然没有随侍左右。

    虽然司礼监暂时被他压制,但他不信,冯保会放弃挣扎。

    再不济,也不会放弃列席听政的权力。

    高拱眉毛打起架来。

    几层疑虑叠在一起,让他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随着皇帝走近,百官没有行跪拜礼,而是逐一行奉慰礼。

    朱翊钧受过礼,说了两句场面话,勉励群臣。

    又正色问过祭酒:“诸位,建我皇考陵寝于大峪山,可乎?”

    那祭酒下拜:“此地上感苍天,下应地脉,可兴国矣。”

    朱翊钧点了点头:“善!”

    他又转头看向翁汝达:“那便从内阁之议,于甲戌动工,命工部右侍郎翁汝达提督陵工。”

    翁汝达连忙领命。

    高拱静静看着这一幕,内容上都没什么不对,这些都是内阁报上去的,如今皇帝点头宣布,也是正理。

    但不知为何,他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甚。

    他死死盯着皇帝,思索着今日感觉到的违和之处在什么地方。

    只见皇帝又唤了一声吕调阳:“吕卿。”

    吕调阳凛然应是:“臣在。”

    朱翊钧吩咐道:“我母子三人有意,着礼部集议皇考尊谥,有诏。”

    一声有诏,便见张宏越众而出,展开圣旨,准备宣召。

    这些都是早定的流程,百官都静静听着,只有高拱心不在焉,眉头皱得越发地紧。

    朝官们却不觉有何不妥,只偶尔看看逐渐升起的太阳,受着慢慢炎热的体感,只盼早日结束这道流程。

    张宏手捧圣旨,展开唱道:“朕惟,自古圣帝明王,建骏烈于当时,则必享鸿名于后世。肆嗣统之君,皆为之裒集舆论,腾播景辉,考率彝章,荐称徽号,所以显亲而崇孝也。”

    ……

    “尔礼部,其集文武群臣定议尊谥,择日,恭上册宝,以扬我皇考之休于罔极。钦哉!故谕。”

    一道旨意念完,吕调阳正要上前领旨。

    高拱突然出列,走了上前去。

    口中道:“臣遵旨!内阁定会同礼部,尽快议定大行皇帝尊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