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八十二章 西市(2/5)


    十月末,韩朝宗回来了。

    他回来,就代表着裴耀卿的京兆尹很可能保不住了。

    “延赏已经安顿好了,但不是我做的,”李适之亲自在城外迎接对方,两人同乘一车,道:

    “我问过延赏,是隋王向李林甫举荐的他。”

    今年五十六岁的韩朝宗闻言皱眉道:

    “隋王为什么好端端举荐延赏?”

    张嘉贞对韩朝宗有知遇之恩,当年也是韩朝宗上疏奏请圣人,厚待宰相之子,李隆基这才想起来张嘉贞还有一个儿子。

    所以韩朝宗一直都记挂着张延赏,与李适之的书信当中,频频提及希望对方能够关照着点故友之后。

    他外放担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已满三年,从第二年开始,他就一直在为将来谋划,与李适之频频联系,本来盯上的是别的位置。

    眼下李适之要对付李林甫,自然要斩除裴耀卿,至于严挺之,担任吏部尚书没多久,动不了。

    李适之道:“我也不清楚,延赏自己也不清楚,他在左卫勋一府,与隋王并不算熟悉,所以我猜测,很可能是隋王腾笼换鸟。”

    他的意思是,李琩举荐张延赏离开左卫,是给别人腾地方。

    “有这个可能,”韩朝宗点了点头,问道:

    “怎么样,京兆尹的事情,圣人有没有透露一些圣意出来?”

    李适之摇头笑道:

    “你还不了解圣人吗?他老人家的心思,岂是我等能够揣度,不过我很清楚的一点是,圣人不喜裴耀卿眼下对李林甫马首是瞻,当过宰相的人,现在去给人当狗,令人不齿。”

    韩朝宗皱眉道:“难啊,哥奴权势太大了,于国于君,绝非善事,我们要跟他斗法,绝非一朝一夕。”

    李适之点头道:

    “这一点我清楚,所以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砍断他的羽翼,一个裴耀卿,一个杨慎矜,没了这两个人,再加上韦坚之助,我们机会很大。”

    确实不小了,李适之、韩朝宗、崔翘、韦坚、卢奂,这支新势力,绝对够李林甫喝一壶的。

    “盖嘉运到底怎么回事,圣人不打算动他了?”韩朝宗道。

    李适之点了点头:

    “隋王这一招,将朝堂的计划全都打乱了,盖嘉运也变的老实本分许多,圣人有心动他,苦于没有借口,已经召其长子入京,可见短时间内,河西节度使,是不会有变动了。”

    韩朝宗双目一眯:“盖嘉运与裴耀卿是死敌,我们是不是拉拢他一起?”

    “别,”李适之苦笑道:

    “你这个处置使,我平时与你联系都是小心谨慎,何况一个节度使,我是万万不敢结交的,别忘了,我上面有诫宗属制。”

    韩朝宗叹息道:

    “想要挤走裴耀卿,要么升迁,要么降职,升迁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找不到此人的把柄,让他降职,也难啊,至于平迁,一大把年纪了,眼下也没有适合他的位置。”

    李适之满怀心事的沉默片刻,似乎非常纠结该不该说,半晌后,他还是道:

    “我倒是想过一个办法,就是太得罪人了。”

    “什么办法?”韩朝宗问道。

    李适之叹息道:

    “裴耀卿与隋王交往过密,若以交构亲王来弹劾他,成功的机会很大,但我与隋王也有交情,这么干的话,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汝阳王怕不是也会跟我翻脸。”

    韩朝宗目瞪口呆,大哥,咱别玩这么大行吗?

    我愿意配合你对付李林甫,但我可不想玩命啊,宁王还没死呢。

    “你不知道,眼下长安都在疯传,说是我们家坏了皇陵的风水,宁王府与邠王府,恐怕也受了些影响,”

    李适之叹息道:“正所谓唾沫也能淹死人,我若不能先发制人,到最后栽跟头的就是我,裴耀卿身上实在没有什么把柄,就这么一条。”

    他是御史台主官,哪些官员有问题,他这里都能查清楚,但是裴耀卿太谨慎了,除了放任恶钱流通之外,没有可以弹劾的地方,所以李适之才想到李琩。

    恶钱的事情,牵扯的太大了,他不敢掺和。

    “这个想法你尽早摒弃,”韩朝宗劝说道:

    “朝堂争斗不要牵扯皇室,一旦牵扯就是惊天大案,到时候翻船的说不定是我们。”

    李适之点了点头,他也因自己这个想法而有些愧疚,倒不是李琩跟他关系很铁,而是觉得对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