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售后,武林群侠传1.0》

第一百五十章 不老长春(2/3)

异乡,求他将遗体火化,带回天竺安葬。

    石飞光本甚不愿这么麻烦,但天竺僧另有一项秘传,乃是一套瑜伽密乘的上乘武功心法,也一并传授给了他,如此大恩,由不得他拒却,可天不作美,船只行至琉球国之时,遭遇一场狂风。

    石飞光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终究没能将天竺僧遗愿完成,但他牢记此事,折断了天竺僧的一根食指,奉为舍利,便想送归天竺。

    奈何石飞光并非脑筋灵活之人,误将渤泥国当成了天竺国,以致生了误会,但渤泥国举国信奉佛法,也早知这位天竺高僧大名,当即开坛大办法事,倒也并未含糊。

    渤泥王室越是隆重,石飞光越是不起疑心,就此重回中土,参研上乘武术,几十年来无心外务,武功突飞猛进,倒也从未过问昔日往事。

    但石飞光到了老来,几个儿子忒不争气,虽都蒙父亲传授武功,但练来练去,总是跟父亲差着老大一截。

    有个儿子起了坏心,偷了父亲的瑜伽密乘术,非要搞清楚此中隐秘,隐约记得父亲在自己幼时提起的天竺国,便冒险出海,果然来到了渤泥国。

    但父子二人所思截然不同,石飞光只求将事情了结以后,尽快回归中土练功,而他儿子想的,却是将瑜伽密乘的奥秘,彻底弄个明白,一个急着要走,一个生怕驱离。

    好在渤泥国与闻大明上国嘉宾,招待的甚是殷勤,倒也没令之难堪,可石飞光的儿子,却不似父亲那般糊涂,没过几天便察觉不对。

    一来自古天竺便有梵文梵语,而这里却说的,均是语调不正的华语,再有他离家之时,便听玄奘西行的故事,既然是西行,又怎会是航海南行,找人一打听,果然这地方不是天竺。

    但他也并不莽撞,一再找人确认,因之他也摸不准,古时是否而生动乱,确认无误之后,便即返航,将此事告知给了父亲。

    石飞光哪里肯信,但写信给几个同门师兄弟,回信均说天竺是在西方,这才确知的确是自己无知,而办错了事情。

    可他年纪已老,此事虽然可恼,却也不愿再多波折,但他这几个宝贝儿子,却唯恐天下不乱,在江湖上大肆宣扬,什么姓石的为人不义,骗了人家秘籍,却不履行承诺,以致尸骨非但没能周全,反而流落异国他乡。

    如此传闻,石飞光颜面扫地,却也猜想不出,始作俑者便是身边之人,只好以七十高龄,再度出海,将此物索要回来。

    本想随侍带个儿子,但他这几个儿子,均知父亲这一去,定然难以善罢,竟是谁也不肯同去。

    到了渤泥,交涉之下,王室果然不肯交还舍利,这时石飞光虽然年纪已老,但轻功已是江湖上一流好手,潜入王宫将舍利神不知鬼不觉的偷了出来,自然还是手到擒来。

    可王室如此珍而重之,守护之人怎会迟钝,连夜封锁海港,石飞光便是武功再好,也难在这茫茫大海中有何作为,反而要东逃西躲的苟且度日。

    这一封禁便是半年,好在渤泥国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石飞光躲躲藏藏的餐风露宿,却也并未被人发觉。

    半年之后国王驾崩,新任国王不信佛教,更知禁止出海的号令,已令多少渔民怨声载道,当即开放港口,也不再通缉石飞光了。

    可这半年来,石飞光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早就到了油尽灯枯之境,临死之时,托这家铺子当时的老板,将舍利子,还有毕生钻研的一卷“神足经”好好珍藏,静待有缘人前赴天竺,将这些东西物归原主。

    但这位老板却利欲熏心,将两样物事据为己有,那神足经的上乘内功,始终没什么用处,但这佛陀舍利,却成了举国内外的招牌,凡是笃信佛陀之人,无不来此观光瞻仰,久而久之,铺子越来越火,摊子也是越铺越大,传承了三代方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因此这舍利子,在不信佛法之人眼中看来,只不过是一堆碎了的骨头渣滓而已,但于如今的掌柜而言,却是一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是以得知被盗,便如灭顶之灾一般,一旦被盗之事为人所知,如今的辉煌便不复存在,也就难怪掌柜如此惊慌失措。

    可事情已经发生,关键的所在,还是落在这顽童身上,首要的是判断他有无撒谎,若是无人指使,那么想来他也不会将这玩意,藏到什么地方。

    陆雨晴生怕阎丹生脾气不好,掌柜情急拼命,将顽童单独拉在一旁,细细的询问经过。

    可这顽童年纪毕竟太小,许多事情根本就听不懂,自然也就说不明白,但听他结结巴巴的叙述,倒似乎并非刻意隐瞒。

    但他若是所言是实,情形便只有更糟,王宫固若金汤,寻常人物进都进不去,更何况顽童丢弃的所在,又说不却准,既要瞒着惊动卫队,又要广为搜寻,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