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属于是。
“参谋部是辅佐太师行军打仗的,太师不通兵事,难道让参谋部中的参谋到参谋长全都是不懂兵事的人来担任吗?”
三沙总兵郭成脾气很冲:“清远伯,不是卑职瞧不上您,您这几十年带过一次兵吗?别觉得在五军府挂个佥事的衔就是名将了。”
清远伯王瑾面色不愉,哼了一声出来。
“郭将军这话说的没意思了,本伯自幼熟读兵书,若非如此,皇上和朝廷也不会让本伯入五军府当差,五军府提调各省兵戎之事,本伯哪里不配进参谋部啊。”
郭成对此不屑一顾。
“您能入五军府,不是因为祖上是靖难时的燕山护卫百户官吗。”
“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袭祖荫就是袭祖荫,卑职虽然不像您自幼熟读兵书,但卑职是从一个兵一路打到今天三沙总兵这个位置上的,从嘉靖十七年卑职就和海盗作战,直至平定汪逆倭寇后获封三沙总兵一职,大小数百战,凭什么卑职这种人就不配入参谋部啊。”
“你一个小小的七品总兵还想着进参谋部,你怎么不说当参谋部长啊。”
安远侯柳震冷笑一声:“这堂内那么多名将总兵,哪里轮到你一个小小的七品总兵出头来道不忿,速速退下,莫要无礼放肆。”
“那也比你们这些只靠着袭承父荫的子弟强的多。”
“你放肆!”
眼瞅着就要吵闹起来,戚继光正好赶到,他一露面,堂内吵嚷声顿消。
这倒不是因为戚继光当初抗倭时所立战功,完全是因为戚继光的身份。
谁不知道戚继光是陆太师的心腹爱将。
从一个没有功名的世袭军户一路成为杭州游击、总兵再到如今的海关左侍郎,可谓升迁之快莫过于戚元敬。
“戚侍郎来了,快请坐。”
临淮侯李廷竹微笑起身招呼:“快,戚侍郎快坐。”
戚继光抱拳冲全场施礼一圈:“见过各位公爷、侯爷、总兵将军,戚某有礼了。”
“戚侍郎从杭州远道而来,也没说休息一日。”徐鹏举高坐主位含笑点头:“风尘仆仆,真是辛苦。”
“没办法,军务当紧。”
戚继光落座:“刚刚见罢太师,不敢耽搁就直接来了。”
“事关军务之事,太师可有什么训示?”
戚继光摇了摇头:“太师没做训示,只说军务之事让戚某和诸位自行磋商,请问国公爷,咱们聊的如何,又聊到哪一步了。”
徐鹏举叹了口气没搭腔,那柳震便阴阳怪气来了一句。
“能聊到哪一步,什么都没聊呢,倒是为了这新大都督府的人事任选吵的不可开交,都想着加官进爵呢。”
“安远侯,不是您几位侯爷抢的最凶吗。”
淮安总兵刘惟钧冷嘲道:“参谋部、军需部、政工部的位置你们这些侯爷打算瓜分个一干二净,这么做,只怕难以服众吧。”
从杭州来的路上戚继光已经看过了陆远给他介绍过的新大都督府内辖各部司局职责,因此并无不懂,知晓了此刻矛盾所在。
很明显,五军府的武勋打算将这些实权部门位置抢走,但是这引起了各地总兵的不满。
谁不想借着这次改革进一步?
在地方做总兵看似是土皇帝,但将来军制改革后军队势必然正规化,那么必然要受限于南京,别的不说,没有军需军饷,地方总兵算个屁。
连手下的兵都带不动。
有兵就是草头王这话不假,但前提是这些兵得能从你这个总兵手里领到军饷,领不到的话,第一个干死的也是你这个总兵。
至于说哄骗手下士兵摇旗造反,靠着劫掠地方来劫掠供费那种事想想就行了,实操起来难度太大。
戚继光看向徐鹏举:“国公爷,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戚侍郎直说无妨。”
“下官觉得,参谋部的职责是为了打仗,既然是打仗,还是应该以知兵事为主,最好遴选有领兵作战经验的人来担任最妥当,对江山社稷负责。”
徐鹏举面不改色:“戚侍郎说的没错,老夫也是如此认为,但是咱们江南有领兵作战经验的人选不在少数,用谁不用谁到底是一碗水难端平,要不然也不至于如此矛盾争执了,不过老夫倒是很属意戚侍郎您的,但可惜,您这入了海关,没有太师的意思。”
“太师已经和下官说了,打算将下官和海关的俞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