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年后》

1.归乡(4/5)

到熙州刚好顺路,便一同回去,你多与他谈谈,对你武功必然大有裨益。”

    周静心语如春风,薛无疾言如夏阳,但内里都是斩钉截铁,不容质疑的。晏可际也只好照办。

    不过对晏可际而言,他本就不太喜欢单调严肃的廖原,能回熙州,也未必是坏事。不过他自己一这么想,又觉得愧赧,年初四师兄在漆州武庙遇刺受伤,现在五师兄又失踪,自己居然为回到安乐乡中而欣喜,但好在这毕竟是大师兄和二师兄的命令。

    晏可际道:“谨受命。”

    到了次日太阳已经巡于苍天,而还能看到首白星的光亮时,晏可际便已出北门,到了廖原码头。那里早有一艘大船等候,除了符百胜,晏可际要乘这船北上外,清仪派那两位弟子也要坐船回去。

    符百胜不在船舱中坐着,而是走到船头,晏可际也跟着出去。傅知乐也立在船头,见他们出来,便行礼道:“符兄这是要去何处?义州?东都?”

    “东都吧,傅兄独立船头,面有愁色,看来清仪派交待给足下的事情并不好做啊。”

    “云亭四子名不虚传,确实是轻易糊弄不得的。遇时久在其下接受教诲,必然前程远大。”

    晏可际的老师虽是贞国公荀明道,不过师父劳于案牍,又常在中都,确实很少亲自教导他和六师兄,很多时候都是大师兄,二师兄和四师兄代为传授。

    “傅庶长谬赞了,我的几位师兄确实才智非凡,我自己学不到他们百一的功夫,以后若是能用武功略立功德于百姓,得到一些称赞,我便心满意足。”

    傅知乐还未回话,符百胜便道:“我等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练的武功除了致灾祸于百姓并没有任何用处,何论功德?天下大乱三百余年,不都因武人贪乱,没了我们,天下才会太平。”

    船头四人,皆是武人,符百胜这话一出,船头气氛顿时一冷,傅知乐先道:“符兄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但若是用之有节,也未必会致灾祸于百姓。若是天下武人都如晏兄一般,第九运的大乱便也不会有了。”

    晏可际觉得符百胜简直奇谈怪论,便道:“第九运会大乱,一是因异兽食人,二是因齐季君臣无道,什么武人贪乱,不过是为尊者讳罢了。”

    符百胜瞧了瞧晏可际道:“那看来遇时是同情禽山子咯。”

    天下武功,皆出自太平仙人。而禽山子是太平仙人九位弟子之一,不过他艺成之后,不去逐杀当时肆掠天下的异兽,反去刺杀齐朝君臣,因而常为世论所非。

    “禽山子做得是不好,但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最终武悼王,高皇帝拯危救难,不也靠得是刀剑吗?”

    “武悼王立一道盟,高皇帝为天子,皆以仁义,与刀剑何干?遇时刚刚说要以武功立功德于百姓,那么你便拿着刀剑,而百姓没有。你今天可以想着拿刀剑保卫百姓,明天若是不想呢?不仅不想,还可以宰杀百姓。这不是由己一心之事,全不可靠。以刀剑立功德于百姓,好似牧人蓄猪羊,今日可养,明日可宰,何谈功德?”

    晏可际怒道:“我少时有一叔叔便被异兽捉住,当时我家若有我这样一个学武之人,何至于此?我几天前去捉拿彘兽,当时那畜生已经吃掉的百姓数目已经有好几十人,若无刀剑,如何拯之。再者说……”

    晏可际话还未说完,傅知乐忙止住道:“怎么聊起这些无聊事情,我怕旅途寂寥,带了樗蒲。两位游说,陪我玩玩?”

    虽是问句,但傅知乐的态度确是不容质疑的,与另一位清仪弟子一起架着两人进到船舱,此后傅知乐也一直盯着两人,不让双方争辩。

    晏可际虽记得二师兄薛无疾的嘱托,但他一来不喜符百胜过于凌厉高傲,二来两人志向不同,遂只敬他,并不与他亲近。不过符百胜倒不因晏可际反驳自己而有什么愠怒,对晏可际也还算客气。

    这般熬到第三日,总算到了熙州,晏可际自下船去,与三人分别。

    熙州是晏可际的故乡,晏可际的父母即住在熙州城西四十里外的田蒿村中,家中凭借父母勤俭和一些机遇攒下了百亩田地,晏可际家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他自己是家中幼子。晏可际的父亲少年时与荀明道是好友,所以贵为贞国公的荀明道才会收了晏可际作弟子。

    熙州城是在元水西岸,晏可际在元水东岸下的船,这倒不是因为他要回田蒿村,而仅仅只是因为他想要逛逛元水东岸的草市罢了。熙州城内虽然也繁盛喧嚣,但元水东岸这个环绕着鸦婆大庙而形成的草市也不遑多让,甚至更少管束。

    熙州城外的鸦婆大庙,论时日,据说仅次于玉台山中鸦飞山的鸦婆神庙,论规模,则可以算作元北最大的鸦婆庙。与其他祠庙不同的是,鸦婆庙不用朱漆外墙,琉璃瓦顶,而只是白墙黑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