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雪夜中的刘武,是真的动了带走这位卧龙先生的心思:【先生想要强留我,我亦想强行带走先生。】
【先生是刘武请出山的……先生不妨与刘武一起走。】
呼!~
凌冽的风雪,被夹杂着暑气的秋风打破。
建业岸边,刘武的声音还在继续:“那一夜,若先生肯与孤同去,先生又何至于落到今日田地……”
“先生欲扶明主,而靖乱世,难道孤非明主么?”
刘皇叔颠簸半生,也不过是占下了荆南四郡,结果还没保住。
刘武出公安城不过一载,已然全据荆州,问鼎中原,成了天下实打实的一方诸侯。
二者孰高孰低,一眼可见高下。
更何况,
当初为了请孔明出山,刘武在卧龙岗生生跪了三天三夜,天下诸侯,敬贤之心做到极致,也不过如此而已。
可若是让诸葛亮再选一次……
诸葛卧龙双目双目微阖:“楚王之明,玄德公不如远甚,可即便亮再回到那个雪夜,再回到卧龙岗那日……”
“亮,依旧会为刘皇叔效力。”
刘武:“为何?”
“因为亮看不透楚王……”诸葛亮倏然睁开双眸,这才是他不愿投靠刘武的最重要原因。
诸葛亮看不透刘武……
刘武藏得太深了,他太高深莫测,
他把他的忠奸善恶藏得太深!
深的自己都看不透,
深的让自己望而却步,
深的让自己不敢赌上自己的一世清名。
诸葛亮直视刘武璀璨双眸:“亮自认能看透天下人心……”
“刘皇叔想要三兴汉室,立下汉光武之大业。”
“曹孟德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存续汉室基业,或有周文王之心。”
“吴王亦有尽吞南国,北上中原,逐鹿天下之志……”
“世间英雄豪杰的心思,亮皆可看出一二,唯有楚王之志,亮看不透,更不敢猜!亮不知楚王欲成就何等大业,欲行何等惊世之举,亮又岂敢为楚王效力?”
诸葛亮少年时,随叔父诸葛玄游宦天下郡县,他看够了天下烽火,他看够了民生离乱。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这等悲惨之极的场景,深深的刻在了诸葛亮的心头。
他要终结这乱世,他要寻仁主圣君而辅佐,
他要辅佐圣主,重现前汉文景之治,
他要圣天子垂拱而治,与天下百姓休养生息!
刘玄德虽没有什么聪慧天资,但他却有一颗仁者之心,诸葛亮相信刘备若能成就大业,他要做的事情,定然也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可若是刘武成就大业呢?
他又会做些什么?
正如诸葛亮所言,他看不透,更不敢猜。
刘武在公安时,常有惊世骇俗之举,处事为人,更屡屡有离经叛道之处,虽然每有奇效,但言行举止间,竟没有一处与圣贤教导之理相合。
自己如果辅佐这等人成了天下主,这天下又会变成什么样?
诸葛亮不敢想,
但他看过史书,昔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焚书坑儒,大兴徭役,不施仁政……
几乎将三代以来的圣贤道统,毁之殆尽!
使天下士人销声匿迹,不敢开口言语。
让整个华夏,历经了天崩地裂般的变化,这等变化直到今日还在被世人所谩骂……
假使刘武执掌天下权柄,只怕他给天下带来的变化之烈,不下于秦始皇之变!
诸葛亮虽不知道刘武要做什么,但也隐隐能感觉到,真到了那一日,刘武所为之事,不是大仁,便是大恶!
自己要是辅佐他……,到时天下震荡,道统难存,于黎民不是什么好事。
理念不合,意见相左,那就是伴君如伴虎,于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
刘武不置可否:“孔明先生,竟是因此而不愿为孤效力么?”
呵,
果然,
在孔明眼里,自己从来不是什么好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