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14 漏鱼(2/4)

有一百五十左右。

    压力骤减。

    他清清嗓子,提高了声音,跟他们打招呼。

    “枫江的乡亲们,我是农庄的主家江知与,今天叫你们过来,是想跟你们说一下安置问题。”

    人群有骚动,零零碎碎都是“不当佃户”。

    若非走投无路,没人愿意当佃户。

    朝廷的赈灾还没来,他们想再盼盼。

    江知与点头,首先就回应了这个问题。

    “你们来农庄,不是来当佃户的。我家需要盖些房子,也有些地要开荒,就想借这次机会,帮县里做点事,给你们一个活计,先把眼前的日子过下去。”

    盖房子和开荒,是农家常做的事,不算为难他们。

    江知与看他们安静了些,继续道:“你们人多,我想尽可能的把你们都安置下来,所以找了好些活计,待会儿我会一个个的说,你们家里有擅长的人,就举手,过来登记。”

    江致微在旁坐着,摆开了笔墨纸砚,边上还有名册比对。

    陈大河看他俩都文文静静的,办事能力有,经验颇为不足,不由急了。

    这明面上的事儿,怎么就不知道唱个红白脸呢?

    当管事的,可不能只有和气。

    这不摆明了是个面团子,可以随便捏吗?

    好话被江知与说了,歹话就要江致微说。

    陈大河给江致微暗示:“大少爷,要是有人不老实?”

    江致微:“……”

    忘记了。

    光想着安置与规划,没想到奖惩制度。

    他脑子转得快,到这一步,一刀切的狠话也说得。

    他站起来,把镇纸当惊堂木用,大力一拍,棚子里陡然一静。

    江致微有着江家男人的显著特点,体貌丰伟,剑眉星目,虽是书生,举止斯文,言语又颇为豪爽利落。

    “大家伙儿都知道,盖房子和开荒是用不了这么多人的,你们有什么本事别藏着,留下来干活也别想着耍滑头。都在县里留了名册,我们管不了,只好原址送回,让县里管了。”

    原址是丰州县城门外的空地。

    那边草根都给挖完了。

    他们手里还捧着粗陶碗。

    有些人是空碗,唇齿间都是绿豆沙冰的绵密清甜与清凉。

    有的人惦记着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手里仅捧着一碗绿豆沙,都感觉沉甸甸的。

    才来农庄两天,他们依然睡不好,心里不踏实,对未来充满迷茫。

    可他们能结伴去池塘里洗澡,可以一天吃两顿饱饭。

    他们看农庄里佃户的精神面貌,也看青黄无际的麦田。

    这才是生活的希望。

    早有人动摇。都活不下去了,哪管活得好不好。

    农庄收不下那么多佃户,到时他们想当佃户还没机会。

    只是没到宣布的那天,心里犹存抗拒。

    现在尘埃落地。不是要他们当佃户,给他们活干,还给工钱。

    工钱低了些,可这里包吃包住。

    江知与注意着他们的神色,都是面黄体瘦的人,脸上密密麻麻,全是岁月与烈日刻下的沟壑。

    聚在这里的人,多数是男人,少部分是女人和夫郎,更少数的是未婚的哥儿姐儿。

    他们都是一家之主,掌握着自身与家人的命脉。

    他们站原地,神情紧张的听着江知与喊出所需的人才类别。

    先是书生,再是各类技术工。

    然后挑选壮汉,优先考虑家里有两个劳力的门户选护卫。

    当护卫队,不可能经常回家,屋里也得有人照看。

    后边再照着计划清单念,养鸭的、做饭的,送茶水的、还有草编的、照顾孩子的。

    越往后,人群热情就越高。

    翻山越岭来丰州的人,多数是临近云台山的村落,互相沾亲带故,平时有往来。

    登记中,他们会互相提名举荐。

    经久枯麻的脸庞,也生出了笑意。

    这头顺利,只是登记核对很琐碎。

    早选出来的书生跟江致微轮换登记,写到了日落西山,每一项活计都落实到了个人。

    往后,就以活计名来分组,吃饭、发工钱,都按照这个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