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芈八子突然之间想起来了当初听到的那个传闻,陈野的手中有一封嬴驷留下来的,对付自己的诏书.
芈八子微微的眯着眼睛,这位宣太后开始怀疑起来了这件事情。
但这个放在眼前的机会他不会放过。
于是,她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试探。
昭襄王二年秋,宣太后再次提出了自己思念儿子,想要将两位公子从其他国家召回的心愿。
而这一次,没有了陈野的阻挠,宣太后成功的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个事情。
且,因为没有了“总览一切事务”的陈野在,没有人能够否决宣太后的这个想法,即便是嬴稷,因为即便是嬴稷也不能当着众多朝臣的面拒绝选宣太后。
这便是“孝道”。
于是,迫于无奈之下,在昭襄王二年的冬日中,昭襄王与楚王等去信,想要将公子芾、公子悝带回来,并且表示愿意送回两国的质子。
而得到的答复是,可以。
并且不需要将他们的质子送回来,因为这是“仁义之国”秦国所做的事情,他们相信秦国不会违背自己的盟约。
当然了,到底是因为他们相信秦国,还是因为他们国内的势力不愿意让在秦国内的两位公子回去,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起初在听说要换回质子的时候,那些质子还是十分兴奋的神色,而知道了两国拒绝了交换,并且愿意让公子悝、公子芾回国的时候,那两位的状态并不算很好
并且听闻深夜两位的居所有大骂声传来。
昭襄王三年春天,经过了一个冬日,公子悝、公子芾终于回到了自己离开已久的国家,他们看着那依旧宏伟的咸阳城,心中唏嘘不已。
只是一个不小心而已,便在立储之争中失败,并且被送到他国为质子。
还好最后登基的是自己的兄弟,而他们的母亲可以用“王太后”的身份,以“孝道”为由,逼迫新王将他们要回来。
这一点让公子悝以及公子芾都十分兴奋。
在回到秦国,回到咸阳城之后,这两位公子第一时间见的并不是已经成为秦王的嬴稷,而是入宫见了自己的母亲,如今的宣太后。
见完了宣太后之后,两个人才去见嬴稷。
而这个时候,缠绵在病榻之上,偶尔才能够醒来的陈野用山参吊着性命,似乎一直挣扎着不肯离世。
嬴稷几次前往安国君府邸,偶尔能够见到虚弱的,只剩下雨一口气,不知自己在说什么,胡言乱语中的安国君。
那位强大的老人已经病到了这种程度。
偶尔能够听到他在呢喃,要完成弟子的托付。
弟子的托付是什么?
是照顾整个秦国。
嬴稷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瞬间就想到了昔日那个风趣幽默的老人,那个答应了自己父亲照料自己,于是鞠躬尽瘁的老人,心头有些许的悲伤。
他趴俯在陈野的床榻边上。
“师公.您怎么还不醒来?”
“难道,真的要抛下秦国于不顾么?”
咸阳宫王太后宫中
芈八子春风得意,她在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回国的事情没有受到阻挠的时候,就已经觉着陈野并不是装病,而是真的病了。
更何况这几日楚系一派的人将陈氏一脉的人打压的喘不过气来,就连很多实干派的人都受到了压迫,不能够好好的做事情了。
秦国朝堂上隐隐约约有些乌烟瘴气。
若是历史中的宣太后一定不会做这样子的事情,因为她虽然野心勃勃,但也想让秦国变得更好。
但芈八子不是宣太后,她只想要让自己的权势达到顶峰。
这是她失去了嬴驷宠爱后才明白的道理,权力唯有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一切,比如所谓的国家强大、国人崇敬这些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放在心上了。
这是“芈八子”与“宣太后”人生经历的不同所导致的不同,是无法人为决定的。
同样也是“历史”的轨迹无法决定的。
因为这些事情太细微了。
可正是这些细微的事情,组成了改变的洪流。
昭襄王二年的夏天,这对于秦国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太好的年份。
河东、义渠、巴蜀等地陆陆续续爆发了蝗灾,黄在家几乎是对秦国的粮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样子的情况下,魏国、赵国、韩、燕、齐五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