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184 如琢如磨(2/3)

晓生的第一桩诉讼啊。”刘琬英吃惊且好笑,“看来百晓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加,或者,这就是受害者冥冥之中的仇恨锁定。”

    她想了想,又说道:“主要是你心里有鬼,你要是心里没鬼,这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应诉,不用想那么多。”

    俞兴觉得有道理,接着提到昨天的饭局小风波,感慨道:“百晓生真得藏好,不然,这就社死了。”

    “我觉得你应该担心的不是社会性死亡,而是肉体性死亡。”刘琬英笑着摇头。

    俞兴点点头,心情反而平和下来。

    他继续说到这几天逐渐冷静下来后的思考与复盘,认为加强组织力量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摆脱小作坊的模式。

    “没问题,我这两天也在想这个。”刘琬英沉吟道,“我要给红隼在申城租个小办公室,然后招两三个人,可以做做市场调研,既可以用于投资参考,也可以用作过山峰的筛选。”

    俞兴提议道:“你可以从我们网站找啊,我们网站人才济济。”

    刘琬英微笑道:“是啊,我已经稍微研究了下,打算用你们招聘业务的那个1999套餐。”

    俞兴想到这波招收人才的重要性,又想着自家的产品价格,感叹道:“真便宜啊……”

    “好用的话,下次再来嘛。”刘琬英笑眯眯的打趣,又说道,“本金增加,我们的壳公司也在增加注册,藏匿是没什么问题的,本来过山峰与资金行动也是两个层面。”

    她思考了一会继续说着这几天的工作:“我在看阿里和雅虎的股价,年底的这一波,我其实觉得雅虎比较有空间,它自身的业务一直在衰退,这样丧失一项潜力资产,恐怕更不容易被市场接受。”

    “阿里的性质更严重一些吧。”俞兴有不同意见。

    “所以,资金都埋伏埋伏,就是比例还需要再确定。”刘琬英说到这里,起身走到客厅,伸手拔掉了墙面木毡板上的两个小旗子,又放上了EF两个英文字母代号。

    原本这里是ABCD四个追踪业务,A是芬众传媒,B是嘉汉林业,C和D是从IDG熊潇鸽那里筛出的两个小公司消息。

    俞兴瞧着木毡板上的变化,问道:“E和F分别代表阿里和雅虎?”

    “E是代表阿里这次的事情。”刘琬英伸手指了指E,笑道,“F嘛,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嘉汉林业宣称的规模很大,但它实际的采伐量压根达不到,这不仅仅是它本身持有的规模不够,也因为国家的指标存在上限。”

    “没有指标,多砍一棵树都需要申请报备。”

    “实际执行可能没这么规范,但原则上都是这样。”

    “嘉汉林业是这样,这个行业里其它的公司呢?”

    刘琬英把右手按在F上面:“这是嘉汉林业的同行——华夏森林,还没上市,据说今年年底可能会在香江上市,它号称是国内前三的私营自然再生林及人工森林营运商。”

    俞兴精神一振,还有高手?

    他饶有兴趣的问道:“它有什么异常的指标?”

    “它现在披露的信息有限,等递交招股书的时候,我再仔细研究。”刘琬英娓娓道来,“但从嘉汉林业这次的调研来看,国内森林这一块的业务是比较容易做假的,木头都在深山野林里,审计也不可能一棵一棵的去数,嗯……农林牧渔都有点这个意思。”

    她若有所思的说道:“最让我觉得不太对劲的是,这家公司的CEO李寒椿,他挺年轻,但在加入华夏森林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林业的履历。”

    “另外,他当年创办的一个公司在他辞任两年后被香江的创业板停牌,那是2005年,直到现在都没恢复,中间还遭遇法庭的清盘重组。”

    “所以,我先把这家公司列上,有时间再仔细研究。”

    一个没有行业经验的人如何成为CEO?

    俞兴心里同样浮现出问号,微微点头,评价道:“嘉汉林业的事还挺能拓展,它现在没上市,唔,要是后面没上市成功呢?”

    “芬众和嘉汉林业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但是,它们不仅顺利上市,还把市值做到很高。”刘琬英沉吟道,“投行没良心,审计不爱惜羽毛,既然这样,华夏森林恐怕也能成功敲钟。”

    俞兴重复了这句:“投行没良心,审计不爱惜羽毛……”

    刘琬英又加了句:“嗯,监管还滞后。”

    俞兴忍俊不禁:“那还就得靠我们这样的空头了?”

    “也不奇怪,它们有利益驱动,我们也有利益驱动。”刘琬英淡定的说道,“有没有情况,先剖一刀,对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