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233 打法(5k)(3/4)

   办公室里的李善友与雷卫明也是同样的动作。

    三个月三百万。

    不仅没选IDG的最低门槛,反而还自我提升到了两倍。

    雷卫明一直在听,一直在琢磨,到了这会终于忍不住说道:“俞总,这三个月的目标太高了吧,我们百晓生一年多了也没到这个数字。”

    “目标确实比较高,但百晓生的是垂直细分的职场用户,它的获取难度是好几倍,微信嘛,它只需要能截取到普通用户就行了,两类用户的需求完全不同,后者要宽泛太多。”俞兴先肯定,后否定。

    雷卫明明白这一点,只是拿百晓生的发展用来明确相对的难度,他迟疑道:“就算这样,也还是很难啊,百晓生获取用户的广告价格都是那样的,反应用户群体不同的是最终效果。”

    百晓生因为垂直细分,花100万可能是1万新增用户的效果,微信就算能获取更多用户,它仍旧需要花100万。

    这种推广资金如果按照百晓生那样,可能一把就花完了,而不同于百晓生的竞争局势,微信公司这样很难获得后续资金。

    “是的,所以,我们前期,至少是获得机构投资之前都不用使用大规模的广告推广,这一点有点像什么呢,嗯,就像百晓生最早凭借网站机制来获取流量一样。”俞兴严肃的说道,“微信的‘机制’就是它能省去短信费用,能够跨越不同的运营商,这是如今很强烈的使用需求。”

    他伸手在白板上写了“短信”两个字,继续说道:“就拿移动的动感地带音乐套餐举例,11块钱的包含60条免费短信,16块钱的是120条,21块钱的是240条……如果是240条,每天只能发8条,然后额外一条基本是1毛一条,这很多时候是不够用的。”

    “同学之间聊聊,恋人之间聊聊,工作上沟通等等,如果短信够用,如果大家不在乎,移动的飞信也不会那么快就获得那么多用户,大家的短信需求在飞信上已经验证了。”

    “微信可以帮助大家沟通时省钱,这是最大的吸引力,而不同于QQ长达十数年定下来的调性,它在熟人之间的作用会让大家愿意尝试的。”

    俞兴聊到这里,谈及不远的竞争方式:“我们推微信不能用那种大开大合的方式,要充分发挥移动化的效应,要充分深入到最具活力的用户群体,也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效应,这样才有机会打动市场,打动投资人。”

    他看向李善友:“李总,你的一大任务就是代表微信公司和各大手机品牌交流,以内置软件的方式来铺垫用户获取,而我们软件的图标可以直接写上‘免费短信’四个字。”

    李善友思考道:“这种还真不清楚市场是什么样,也不知道能做出多少转化率。”

    “前两年,中关村那边有专门的刷机商做软件预装,总体不是很成规模,但现在的价格都不会很贵,我们直接跟手机厂商谈,像苹果那种就直接上软件商店,三星、HTC看看能不能做内置预装,不行的话也通过它们的商店,二三线品牌肯定不会介意多一笔收入。”俞兴介绍情况,“这需要谈的,李总,你老成持重,适合这个。”

    而且,履历还漂亮,出去谈事情多少能有点加成。

    现在的软件预装肯定没那么贵,等到品牌格局形成,这种价格才会起来。

    李善友点点头,感受收获到移动化项目很具体的一个不同点。

    “我们这些要在内测之前先谈好,除了厂商那边,第三方应用商店也一样需要洽谈,我估摸着像豌豆荚这类的谈合作,一家能有个一百万华夏币就了不起了。”俞兴提到第三方便在白板上随手写下如今的应用市场。

    谷歌年初退出华夏市场,由它开发掌握的安卓系统就出现变化,第三方应用市场很快兴起。

    豌豆荚、安智市场、酷安网……

    俞兴指了指“酷安网”,说道:“这是前几天刚成立的,我的意思是安卓今年国内的出货量预计能有600万部,而这种新兴的第三方应用市场,它们必然是缺钱的,也就不需要花太多成本,是适合我们,而且,安卓的用户普遍愿意尝鲜,也很适合我们,微信就是需要先把最活跃的一批用户拿下。”

    他说到这里,提出一个分支目标:“这样说,我希望今年在安卓阵营能做到‘有安卓处,皆有微信’,厂商内置,第三方合作,应用商店推广,这样积少成多是我们花小钱办大事的一大动作。”

    随着新兴阵营的发展而发展,这是成本最低的打法。

    李善友思索着情况,既有对这种方式的茫然,也有一些新鲜的揣测:“不知道这样能转化出来多少啊……”

    “哪怕10%,这也有60万了,关于这一点,不单单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