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103 交流(2/3)

网站的方式也算一种第三方渠道的拓展。

    不管新浪还是网易,又或者其它正在沟通的内容提供方,最新热点给出的商业理由都是“类似于渠道分发的项目性质”。

    俞兴觉得这有助于打消他们的顾虑,但实际来看,他们压根不觉得“最新热点”有过多的商业价值。

    相反,他们都觉得碳硅数据可能还会卖给阿里。

    毕竟,最新热点是微信唯一的第三方入口,而俞兴在巨头之争中也扮演了不俗的角色,相较于阿里与企鹅的竞争,一个新兴的内容资讯网站确实不值一提。

    四月十号,俞兴视察临港的工厂建设,对于超预期的进度颇为满意,随后就带着碳硅集团的庄冠霖、胡峥南等人一起飞往京城,参加四月份的京城车展。

    碳硅集团的样车还在设计之中,自然没有车展展位,这一趟只是过来瞧瞧行业里的情况。

    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汽车行业,春节一过,相关的活动都挺多。

    作为碳硅集团的创始人,也作为新能源颇受质疑的尝试者,俞兴抵达京城之后和主办方打了招呼,还被要求发言,但这都婉言谢绝了。

    他参观奥迪、奔驰、宝马今年的新车型,也走访细看了长城、吉利等即将上市的国产车,一路都在和胡峥南等人聊这些车型背后供应链的问题。

    俞兴绕了半圈又路过长城,指了指展车,说道,“H7要是能干好,那是大进步,听说用料很不错,是宝钢的第三代高强钢,还有VAMA的1500MPa级热成形钢,但VAMA的国产化至少得过了明年,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碳硅集团的团队轮廓正在成型,作为创始人和CEO,俞兴除了找钱、找人,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了解供应链的运转和进展,这一趟看过的车型,心里也大概有个七七八八。

    像VAMA,它是前年刚成立的合资企业,外资是安赛乐米塔尔,国内是华菱钢铁,前者提供技术资源,后者通过上游子公司提供热轧基板,并参与合资企业的决策。

    碳硅供应链管理公司有接触VAMA,也知道它的国产产能时间线,算起来是和H7有冲突的,但又听说两边有合作,不知是怎么规划处理。

    胡峥南还没说话,旁边传来惊疑声。

    “咦,这位是……”长城的总经理王凤瑛是在人群里聆听潜在消费者的讨论,没想到会听到几句对供应链的聊天,打量几眼后有些迟疑,“是碳硅集团的俞总吗?”

    她知道申城出现一个新的电动车项目,也知道是从互联网转过来的创始人,但没打过交道,有些认不清脸。

    俞兴没想到旁边有人认识自己,惊讶之余伸出右手:“是我,我是碳硅的俞兴,你是?”

    王凤瑛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她是长城的总经理。

    俞兴是第一次见到王凤瑛的模样,但知道她在长城除了总经理,还有副董事长、总裁等多个身份,既主导经销商网络,也做垂直整合供应链的工作,在业内有“铁娘子”之称。

    王凤瑛很懂供应链,相互认识之后就谈起她近期听到的动静:“听说碳硅集团在狠抓供应链,针对电动车做了不少新工作,汇川技术是大胆启用的外来户啊。”

    俞兴刚要聊聊这个,却见王凤瑛让了半步。

    “俞总,这是我们的魏总。”她介绍走过来的自家董事长魏建君,“魏总,这是申城做新能源汽车的碳硅集团的俞兴俞总。”

    魏建君是过来找王凤瑛说事的,听见这个介绍,瞧了一眼俞兴,点点头,问了句:“是要做全球最好车企的俞总?你们做车很厉害啊,没走呢就要先跑起来了。”

    王凤瑛有点尴尬,没想到魏总上来就这么说话,但这又确实是他的风格。

    俞兴的反应很平淡:“魏总,新能源不是完全相同的赛道,我看长城今年也做了电池项目,大家以后有机会是可以合作的,至于最好车企,那是媒体乱说的。”

    魏建君见他这么回答,也觉自己说话有点唐突:“媒体是容易乱说乱写,我就说呢,嗯,这个合作以后看机会。”

    俞兴点点头,纠正道:“是啊,我当时说的是‘全球最好的汽车公司之一’,他们就不喜欢加那个‘之一’,老是让我被冤枉。”

    魏建君看着面前的年轻人,觉得他是在开玩笑,但表情又很正式。

    他本就没什么交流的心思,这一下更是一声不吭的结束了对话,只扭头对王凤瑛说道:“你等下过来。”

    魏建君转身离开。

    王凤瑛为自家老板找补了一句:“魏总性格比较直。”

    “没事,我们做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