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永不言败》

第370章:富金山阻击战(2/3)

,还有爹妈。    大牛就是他给伢子起的名字,潘大牛,听着就牛气!

    鬼子的火力准备断断续续持续了一天,飞机、大炮轮番上阵,炸弹、炮弹就像不要钱一样往阵地上扔,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没有挨过来;

    傍晚时分,阵地上再次响起了刺耳的哨声,之前还一直在神游故乡的潘宝灵魂瞬间就回归了躯壳,扯着破锣嗓大吼道:

    “鬼子上来了,都他娘的跟老子打鬼子!”

    他的班至少一半是新兵,这群怂包都还缩着瑟瑟发抖,有的甚至尿了裤裆;

    潘宝只能一个个将他们拽起来,太怂包的踹上两脚也是常有的,他也是从这样怂包过来的。

    潘宝借着踹他们的时机,也把全班的人数清点了一下,老潘家的祖宗还是给力,连他们班的兄弟也保了下来,只轻伤了一个。

    借用炮火的掩护,鬼子已经强渡了史河,先锋大队已经攻到了富金山脚下;

    数百个鬼子密密麻麻的涌向守军的阵地,新兵们吓得手上直哆嗦,他们有些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凶神恶煞的鬼子,传说鬼子都是红毛绿眼,三头六臂,专吃小孩的心肝……

    36师是德械师,在经历了大小数十场恶战后,当初的那一批老兵所剩无几,补充的都是从湘南过来的新兵。

    湘军历来彪悍,湘人更是尚武成风,尽管新兵第一次上战场很害怕,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死也得死在阵地上,否则魂魄进不了祠堂,湘人非常看重这个。

    进攻212团阵地的正是13师团116联队西井大队,这个联队在芜湖被游击纵队几乎全歼过,也是被打光过建制,补充过几次;

    鬼子完备的预备役制度让他们更容易得到补充,并且快速恢复战斗力。

    鬼子自24年开始就推行了全国性的义务兵役制度,是跟德国学的,又结合国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非常的完善,为对华全面战争储备了大量的退役老兵。

    鬼子的兵役制度分为预备役、后备役、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其中预备役、后备役都是退役老兵,作战经验并不弱于现役士兵;

    第一、第二补充兵则是广大的适龄青年和即将成年的中学生,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军事训练,这些都是鬼子最适合的兵源,总人数超过500万。

    这些都是鬼子的根基,自全面开将之后,鬼子已经动员了几十万预备役、后备役人员,还有部分第一、第二补充兵,短时间内将17个常设师团扩充到30多个师团。

    116联队被歼灭后,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鬼子直接将一个混成旅团整建制补充到116、65联队,所以这两个联队还是以现役士兵为主,战斗力强悍;

    淮河一战,65联队再次被游击纵队歼灭,后面补充的就是预备役、后备役了。

    116联在后面的战事中又损失了不少人,来来回回的补充,也已经不是之前的老鬼子,跟36师一样,战力下降明显。

    西井少佐立功心切,不等主力过河,率先向212团阵阵发起了进攻;

    眼瞅着鬼子冲了上来,有新兵紧张的手上一哆嗦,子弹就脱膛而出,自然是打了飞机。

    团长顾葆裕只能下令开炮,炮营的6门82毫米迫击炮将一排排炮弹砸向鬼子,每一轮炮弹都会放倒不少鬼子,同时也给新兵打打气;

    潘宝所在一营的机炮连也火力全开,几挺金陵仿造的马克沁重机枪将如雨的子弹泼向鬼子,杀的鬼子人仰马翻。

    由于鬼子的炮兵还没跟上来,所以鬼子只能被动挨打,被212团的重火力死死压制在山坡下,伤亡超过了百人;

    西井大队的鬼子也很强悍,并没有被守军的火力吓倒,他们趴在地上躲避弹雨的同时,也在等待重火力的支援。

    果然没过多久,鬼子的联队炮就增援了上来,同样是一排排炮弹砸下,守军的重机枪被炸掉了两挺,火力一下就降下去不少。

    德械师的重火力虽然在国军中独一档,但跟甲级师团比起来就差远了;

    116联队的联队炮很快就压制住了212团的重火力,鬼子步兵趁机发起冲锋,很快就冲到了守军阵地的跟前,潘宝也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九班装备了一挺捷克式轻机枪,是全班的火力保证,主射手同样是个老兵,他是淞沪会战后补充的,能活到现在妥妥的老兵;

    他的机枪打的非常的老练,短短一会时间将干掉了3个的鬼子,在刘家村绝对是可以排在族谱第一页的主。

    刘满仓是全连最好的机枪手,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