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林大元帅,我们现在把模拟系统调出来,走一下看看就知道了。”安静说完,就去去实验室了。
思维,真正的思维,过程没有信息,而是闭环形成后才有信息,这些功能全部芯片化后,就成为真正的思维了,与人类的思维相比,一个是电流,一个是脑波。
对,湮灭掉的路径也不用做程序行走,因为在芯片里,它们只是一些消失的电流。
模拟程序调了出来,大屏幕上出现关联模型,与原有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相比,寻址部分又简化了。
林久浩操作着电脑,问道:“形成闭环的部分,可以按照先到先选吗?我们怎么选择?”。
安静也在操作,回答道:“所有闭环输出到一个存储位置,我们后续的第三部分会生成算法芯片,算法芯片去解决择优的问题,而现在这一部分要做的,就是统计归纳规范化信息元,然后把规范后的信息元,纳入一套以类脑细胞型信息元逻辑电路芯片模组里,这是机器人的基本脑模组。”。
“信息量很大,信息元数量也很大。”林久浩看着浩瀚的数据,说道。
安静调出另一张模型图,是设计的类脑细胞模组示意图,说道:“信息存储不在这些芯片里,信息元数量大不用担心,我们设计的信息元逻辑电路芯片,以一个单位信息元细胞开始,然后根据现在的芯片技术,看看一个芯片可以容纳多少个这样的细胞,形成一个类脑细胞芯片,然后我们再定制电路板,看一张电路板能够部署多少个这样的类脑细胞芯片”。
“知道了,然后看一个机器人需要多少这样的电路板,这些不用实际做,电脑就可以模拟出来,肯定可以放进一台拟人机器人里,因为比以前信息元固态存储映射内存的方式,已经节省了大量空间和能源了。”林久浩肯定地说道。
安静继续介绍设计图:“这些逻辑电路芯片是可以接受参数和指令,需要先统计信息元,然后对信息元的类型及连接做统一规划”。
“师姐,你,你们早就开始设计芯片了。”林久浩刚发现,别人也在工作。
“当然,我们内二实验室的第三小组,就是对接芯片设计的,好了,现在知道你的任务了吗?”安静问道
“知道了,我们第一步先归纳统计,规范化信息元,这个工作量巨大,师姐,如果我去做,需要人力。”林久浩说道。
“给你一个加强班,你去当班代,执行命令,完成任务。”安静下达命令。
“是,老大。”林久浩。
“叫我安少校,你叫首长也可以,但是,不能叫老大。。。我又不是山大王。”安静说完,把早就安排好的工作递给林久浩,人员也配备好了,林久浩不用事无巨细,只要盯住自己的小组,按照进度和规范完成任务,而林久浩自己,还要并行计算。
第二步任务,固定的执行脑算法定制计算芯片。当内容解析为信息元后,这些信息元将被储存到特定的队列组或者集合组中,这种信息元集合组被标注到拟脑模型中,作为条件环境参与计算。
把执行脑的过程类固定算法制作成芯片,例如,信息元捕捉函数,在所有分析群体趋势,及设定预设态等执行脑算法中,会被反复调用,这样固定的算法就可以定制为芯片。只要输入相关参数,这些芯片可以按照参数,运行固定算法,输出需要的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行走函数芯片,这是多元关联拟脑模型最关键的函数。该函数的作用是,当执行脑发起一个最简单的指令,例如,对某信息元发起【+++】象限方向的行走,行走函数会向这个象限方向发起行走指令,并按照关联信息元路径行走。
每一个思维行走函数都具备基础的思维路径发散控制方法,例如,令牌控制和深度阈值控制。
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积累距离、权重,重复计算角度的叠加状态,检查容忍度,传导参数等。【+++,缺省参数】指令是向【+++】象限发起全路径行走,即所有关联信息元都发起行走,直到出现闭环,行走函数【深度阈值】自动湮灭掉没有闭环的路由。如果执行脑发布的是【+++,指令参数】,例如该指令参数是择优最短,则行走函数按照象限方向,先比对多个直接连接关联信息元的角度距离权重,先择优最短,如果无法形成闭环,再次短,直到形成闭环。如果【+++,H=N】,这是传参数到行走函数,H=N可以替换掉核心信息元原有的固化条件,替换为H=N,这样也改变的了最终闭环的可执行条件。
这些技术在早期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已经实现,现在芯片化了。为了减少参数和指令的传递,加快运算速度,安静团队将原来的行走函数的参数指令调节方式,变更为多个算法芯片,即,如果需要采用全路径行走,就调用算法芯片一,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