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第八十六章 杨善会忠心杀贼(2/3)

张金称部。

    故而,以苏定方为杨善会的副将,留其部从杨善会守城,可谓上佳之选。

    在杨善会与苏定方的配合事实方面,亦是正如李善道所料!

    这两天的守城,两个人配合的甚为默契。杨善会大部分的守城战术布置,苏定方皆能迅速领会,严格执行。偶尔,苏定方有不同意见时候,他会坦诚地与杨善会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末了仍会遵从杨善会的决定。宇文化及部之所以攻城两日不得成果,他俩的默契实为关键。

    “报!贼军又在堆砌土山!”

    斥候的禀报打断了杨善会的思绪。

    杨善会探身望向城外,只见护城河的北边,被裹挟到宇文化及军中、强迫成为民夫苦力的数千当地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在千余宇文化及部兵士的驱赶、鞭子的抽打下,正往护城河的近处艰难地搬运土石,汗湿的麻布短褐贴在背上,跌跌撞撞,活像一群被驱赶的牲口。

    他转向身旁的从吏:“传我将令,抛石、射之。”声音低沉如铁,不带半分犹疑。

    北城头上的数架抛石车,数十架强弩,闻令而动,巨石与弩矢冲着往护城河边行进的民夫群中,呼啸倾泻。巨石落处,尘土飞扬,随着惯性,朝前翻滚,带倒一片民夫;弩矢穿空,因民夫队伍密集,往往一矢贯穿数人,血雨纷飞。民夫们惊恐四散,惨叫、哭喊声震天。

    驱赶民夫的宇文化及部兵士,也有被打死、受伤的。带队的军将整顿了下兵士,命令接着驱赶民夫。有只顾奔逃、不肯返回的民夫,被兵士追上,乱刀砍死。护城河北的这片空旷场地,一时间,化作修罗场,放眼望去,到处是被追杀的民夫、到处是血迹斑斑,尸横遍野。

    传达命令的从吏,是杨善会昔为清河通守时的属吏,乃是个文士,目睹此状,显出不忍之色。

    他感觉到,差不多一年没见,杨善会比之以前,好像有了些变化。他眉宇间多了几分狠厉,眼神中透出决绝。或许,是对宇文化及的仇恨,让他变得这般铁石心肠?要知,前尚为清河通守时,杨善会在剿灭郡中之贼的时候,固手段狠辣,对百姓却犹多怀体恤!

    “杨公,陈智略的将旗前移,大概是要对城东再次展开猛攻。”苏定方从东城墙赶来,说道。

    围攻清淇的这万余宇文化及部兵马,亦如前所述,是宇文化及部主力的先锋。打着的是“宇文化及”的大纛,主将不是宇文化及,是本为宇文化及部南营主将的元礼。随从元礼的兵马共有三部,一为元礼本部,现攻城北的即是;一为令狐行达部,现攻城西的即是;一为陈智略部,其部负责的是攻打城东。——清淇城南,元礼没有进攻,此是为“围三阙一”之攻法。

    今天元礼部的主攻部队,应是陈智略部。

    早上到午前,陈智略部已经攻了城东半晌。一个时辰前,刚撤下去,吃个午饭、做个休整。这才午时刚过,其部便又重新集结,将要对城东再次展开攻势。——并陈智略的将旗前移,明显这一次的攻势,可能会比上午的攻势更加凶猛。

    杨善会扭脸,往城东张了眼,神色不变,说道:“传令下去,东城墙加强戒备,弓弩手待命,滚木、礌石准备充足。贼若再攻,务必迅猛反击,寸步不让。”顿了下,说道,“另外告知东城守军,陈智略所统为岭南骁果,非宇文化及等叛贼之嫡系,系为被迫胁从之众,战意不坚,纵然全军猛攻,亦难持久。只需坚守些时,待其锐气消减,再以精锐出袭,必便能将之击溃。”

    ——“岭南骁果”云云,跟从宇文化及到东郡、到河北的隋之禁军,大部分是关中骁果,但也不全都是,其内亦有部分其它成分的禁军。如号为“排矟兵”的江淮兵;如由江东子弟组成的江东骁果;另外就是陈智略部的岭南骁果,其部是由招募到的岭南勇壮组成。

    宇文化及现在凝聚其部叛军军心的号召,是还回关中。

    还关中的这个号召,对关中骁果,当然极具吸引力,可对江淮排矟兵、江东骁果、岭南骁果,却不仅毫无吸引力,相反他们尽皆是对此满腹怨言。若真去了关中,关中骁果是还乡了,他们呢?反而离乡背井,将会远离家乡,甚至可能就再也无法回归故土。

    因而,陈智略所统的这些岭南骁果,确是一如杨善会的料判,他们的战意的确是丝毫不坚。

    苏定方应了声诺,迟疑了下,问道:“杨公,精锐出袭?”

    “正是。元礼诸部昨天、上午,这一天半的攻城,俺细细看了。乍一看,攻势很猛,但细察之,其阵脚并不稳固,后边的预备队、主阵疏於防备,明显是既急於克胜,又自觉兵众,因而轻我。故俺以为,可到我守军精锐出袭之时矣!一战定能得手,足可先溃陈智略部。”

    苏定方回想了下这一天半所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