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有,也是不多。毕竟小事情可以瞒过许多人,一些大事情,这些关系大家还是心知肚明的。”
夏想不无忧虑地说道:“如果马省长和程曦学有一个共同诉求,反倒是好事。但如果不是,就说明我们的对手异常强大。”
宋朝度见夏想是少见的一脸忧愁,反而笑了:“怪了,很少见你上愁的样子,以前总是遇事不忙,今天怎么愁眉苦脸了?不用担心,京城的事自然有京城去解决,省里的斗争也尽可能在省里解决,各有各的对手,你操的哪门子闲心?何况现在马省长和崔书记也不是一路人,他们之间共同语言不多,不会抱成团。不怕形势复杂,就怕大家都抱成团,形势一明朗起来,反而不好乱中取利了。”
夏想上愁其实的是论战的事情,他知道一旦他的文章在国家级报纸上发表出来,更会成为马霄的眼中刺。而且随着燕省省内媒体也加入到论战的行列中来,说不定还得加入到燕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阵营中来,和持支持态度的专家教授们一起,撰文还击。
夏想还是比较头疼撰文一事的,毕竟他不是专家,写文章不是很拿手,真要绞尽脑汁地去写,也是一件累人的活计。况且论战和对骂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文明一些,不口吐脏字罢了,只不过看到别人一句句反驳自己时,也难免大动肝火。
想起来也是找气受。
和马省长理念不和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他怕因此影响和冯旭光之间的关系。他倒不是怕事情无法解决,而是一下子出了这么多事情,都聚在一起,难免让人有点上火。
转念一想,邱绪峰以前和他作对,最后也成了知心朋友。和马省长以前关系尚可,现在却渐渐疏远。人与人之间因利益而走近,也会因分歧而走远,本是常事,不必过于计较。他一向和马万正私交不是很好,现在因为他和宋朝度过于走近,要助宋朝度问鼎省长宝座,在利益冲突之下,心理上有了隔阂也可以理解。
好在马万正行事比较方正,又有以前的交情在,大家各凭本事就行了,倒也不会暗下黑手,因此,也不会最终成为敌人。
省里的一干常委想要抱成团也难,夏想对此深有体会。他对燕省燕市的局势一向分析得还算到位。目前的状况下,政府班子是范睿恒和宋朝度比较合拍,走得近,马万正和其他几个副省长关系不错,同时马万正在十几名省委常委中,比宋朝度有威望。
省委一块,叶石生和钱锦松关系密切一些,崔向和马霄以及政法委书记李炳文关系不错,有抱团的趋势,还有不大发言的省军区政委张建国,也算是崔向一派。纪委书记邢端台虽然排名比较靠前,但自高成松下台之后,一直比较低调,夏想猜测他可能是想给京中留下一个好印象,等一个升上一步的机会。但在大事之上,邢端台还是会站在宋朝度一边。
至于陈风和梅升平,二人有相似之处,就是都比较独立,好像和谁都关系不错,却又和谁都不密切。陈风还好说,有夸张和表演的成分,夏想却清楚他和统战部长张灿阳来往不少,也和钱锦松有走近的趋势,应该也在暗中布局,形成一个不算密切的同盟。梅升平确实有点独来独往的意思,身为组织部长,清高一些也不算什么,反而更能显出清明和廉洁。
夏想收回心思,就下一步工作重点,请宋朝度指示。
宋朝度却没有先提领导小组的事情,而是问起宣传战的问题:“你和邹儒同时发表文章反驳程曦学,下一步,程曦学肯定还会再次还击。估计他还会组织其他力量,联合出手,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程曦学在学术界一向以不死不休出名,你惹了他,他非把你骂得抬不起头为止。”
夏想笑了:“没事,我脸皮厚,扛得住。我还想试一试,看最后谁先气急败坏。反正是以学术的名义论战,只争论观点,不涉及人身攻击和其他。”
“你就当成一次学术论战就可以了,至于政治上的考量,也不用担心。如果有人想从政治上给燕省施压,我来顶着。我还不信,他们还真厚着脸皮,骂不过就伸手来打?呵呵。打就打,我们也不是软柿子。”宋朝度一脸坚定地说道。
夏想最欣赏的就是宋朝度在关键时候表现出来的镇静和从容,还有他敢于承担责任,隐忍、冷静而不退缩的精神,这也是夏想愿意跟紧宋朝度的最大原因。一个人始终有信心有决心,始终矢志不移,他肯定就能做成大事。
宋朝度身上有夏想最欣赏的品质。
“还有,估计省内的媒体,你也得出面参战。我想等叶书记回来后,肯定会召开常委会讨论宣传问题,到时少不了有一番争论。我的看法是,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不要怕辩论,越辩论越能证明我们所做的一切的正确性。”宋朝度来到夏想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怕肩膀上的担子重,所有的担子都是对你的考验。走过去之后你才会发现,再大的困难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