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7:山外青山》

08 长袖善舞(13/19)

好学生,我还不清楚怎么回事,直到他点明了《燕省日报》的文章之后,我才找了一份看了看……三篇文章相映成趣,各有特色,如同兵法上的互成掎角之势,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每篇文章独立成篇,又为其他两篇提供论点,妙,妙不可言。我看完之后立刻打电话给程曦学,说是多亏他提醒,要不我今天还没有发现有这么高兴的事情。程曦学当时气得不行,呵呵……”

    难得邹老兴高采烈得像个孩子一样大笑起来,笑完之后他又问道:“严小时是谁?好像是个女孩子的名字,她的文章不简单,立意新,用词雅……”

    夏想笑了,严小时还真幸运,入了邹老的眼,他知道,严小时的机会来了。

    邹老的电话刚挂断,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让夏想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是叶石生亲自来电。

    “夏想同志,我听到一个消息,《燕省日报》今天已经是第三次加印了,听说新闻纸也不够用,正紧急从外地调运……你说说,我该怎么奖励你?”叶石生挺有意思,不直接说今天的文章造成的反响有多大,反而从新闻纸不够用的角度来盛赞夏想的成功,确实是有特色的领导的讲话艺术。

    夏想连忙谦虚地说道:“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一句话说得比较生硬,叶石生微微一愣,心想夏想还真是翘了尾巴不成?不料夏想紧接着说道:“都是叶书记‘立而改稿’的功劳,正是因为叶书记的生花妙笔,我们三个人的文章才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也正是叶书记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情怀,才让我们的文章有了生命。”

    叶石生愣了片刻,随即哈哈大笔:“夏想,你的一张嘴和一支笔加在一起,真是珠联璧合。没想到,你不但能力出众,口才和文章也有过人之处。好,很好,非常好!”

    叶石生放下电话,笑容满面,几天来的郁闷一扫而光,心想也不知道崔向和马霄等人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夏想随后又接到范睿恒的来电,范睿恒比叶石生更高兴,因为范铮可是他的儿子,此战即使不算是一举成名,也为以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自然满心欢喜,同时,对夏想也多了一分亲近之意。

    只是在省委宣传部中,崔向一脸铁青,马霄一脸愤怒,二人相对而坐,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郑冠群坐在一旁,察言观色,知道此时还是闭嘴为妙,也是一言不发。

    郑冠群调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后,表面上事事听从马霄的安排,又经常向崔向汇报工作,在外人眼中,他就是崔向的人。但叶石生和夏想心里都清楚,郑冠群正在上演一出史无前例的无间道。因为他私下里和夏想来往过密,基本上只要马霄不避讳他而作出的决定,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到夏想的耳中。

    夏想知道了,就代表叶石生知道了。

    叶石生对夏想玩的这招暗度陈仓的计策十分满意,每次从郑冠群处得到崔向和马霄的一些密谋之后,想起崔向自以为郑冠群是他的人,费尽心机将郑冠群调来,就忍不住笑几声。他也不得不感叹,夏想真是一个审时度势能充分利用人心的人,连在官场沉浮十几年的崔向看人也看走了眼,反而不如夏想。也不知夏想运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让郑冠群心甘情愿地和他站在一起,弃提拔他的崔向于不顾。夏想,确实是一个深谙人心深懂权谋之人。

    不过郑冠群初到省委宣传部,崔向对他信任,但马霄对他总有一丝提防,所以郑冠群接触到的崔向和马霄之间的核心秘密有限。郑冠群也不急,表面上服从一切的安排,实则有耐心、有信心,要得到两人的进一步信任。

    夏想三人的反击事件,在专家们和百姓之中造成的巨大反响,完全出乎崔向和马霄的意料。两人一早接到电话,就开始脸色不善。一直到了中午,宣传部的电话响个不停,两人的脸色就越来越难看。

    崔向干脆不再回他的副书记办公室,而是停留在马霄的办公室,商议下一步对策。

    两人情急之下,忘记了让郑冠群回避一下,当着他的面就商量着如何再次组织专家反击,如何打压夏想。因为领导小组的主事人现在就是夏想。如果夏想出现经济或作风上的问题,叶石生就会折断翅膀……

    “政治上的打压现在没有可能,夏想正当红,不但在叶石生面前吃香,在范睿恒面前也是深得信任,书记和省长都维护他。而且他为人又小心谨慎,没有留下什么把柄……”崔向对夏想的了解比较深,仔细想了一想,觉得夏想包裹得非常严实,现在想要冲他下手,还真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如果他还在安县就好了,若在安县,肯定不会和叶石生还有范睿恒走得这么近,也不会让他成为领导小组的核心人物。本想将他闲置才调来省委,结果倒好,他反而越折腾越厉害,压都压不住了……”

    崔向说不后悔调夏想来省委肯定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