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尽力。心想夏想真是一个可靠的下属,只做不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他在心中将夏想划归到了完全可以重用的那一类干部之中。
叶石生眼中的干部有四种。第一种是不说不做,在机关中类似透明人,平常好事想不起他,坏事也轮不到他,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角色。第二种是只说不做,这样的干部光会做表面文章,口头上的漂亮话说得顶呱呱,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凡是领导交代下来的任务,不管完成的情况如何,汇报工作时肯定是谎话连篇。第三种是又说又做,此类干部有一定的能力,也能完成不少艰巨的任务,但最喜欢提条件、讲困难、爱宣传。第四种就是只做不说。叶石生不管别人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反正他最欣赏的人才就是埋头苦干,做出成绩又不爱宣传,只默默奉献,不要求回报,就是和夏想一样的类型!
当然,叶石生不了解的是,夏想并不完全是只做不说的类型。他有时会只做不说,有时也会又做又说,但什么时候埋头苦干,什么时候也适当宣传一下,让别人知道他的功劳,全看当下的时机。夏想之聪明,叶石生并没有完全看透。
叶石生想了一想,提笔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请单城市和宝市相关部门照此执行,叶石生!
签名的后面是一个实心的感叹号,代表了叶石生最认可的肯定。而且他批示的口气,完全是以命令的口吻,相当于将夏想的报告提升到了领导小组的名义,由此奠定了夏想在领导小组中仅次于宋朝度的实际地位。
批示之后,叶石生似乎还感觉意犹未尽,就拿起电话打给了钱锦松。
钱锦松接到指示后,立刻给夏想打电话,让他去向叶书记当面汇报工作。夏想接到钱锦松电话时,刚刚和范铮敲定好稿件的事情,而且他也写好了一篇反驳文章,题目是《论纸上谈兵的危害性》。文章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对现今质疑产业结构调整的声音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影射地指出有些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并非出于学术目的进行辩论,而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是为了一己之私。
夏想的文章比起第一批严小时等人的反驳文章,犀利多了。不但现身说法将燕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以来的大好形势展现出来,还展望了下一步的改制对普通民众带来的有利影响,可谓夏想的呕心沥血之作。因为夏想早就猜到他上报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二步计划之后,叶石生肯定会紧接着问他要第二批反驳文章。
只是没有想到,叶石生的动作会这么快。他通过钱锦松转告自己去汇报工作,其实是另有指示,也说明他还真是心急了。
还好,夏想已经做好了准备。
夏想从宝市一回来,就一刻没有停歇,奋战一晚上完成了自己的稿件,又联系严小时和范铮,让他们也及时交稿。刚好在接到钱锦松的电话之后,连同他的稿件在内的三篇文章,已然到手。
夏想来到叶石生的办公室。第一次以处级干部的身份,单独向省委书记汇报工作,确实有点紧张。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在麻秋的笑脸相迎中,夏想一步迈进燕省第一人的办公室!
叶石生的办公室没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他接任省委书记之后,并没有用高成松留下的办公室,而是随意找了一间,按照他以前的省长办公室的风格装修一下,就搬了进来。夏想心想,至少从办公室的装修风格来看,叶石生还是不太讲究办公条件的,是一个务实、低调的省委书记。
别说,夏想虽然和叶石生也算熟识,但在办公室这种严肃的场合见面,还是第一次。夏想微微弯腰,然后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叶书记!”
叶石生抬头看了夏想一眼,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淡淡地说道:“坐,先说说你的宝市之行。”
叶石生身为省委书记,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也是难得的用心。夏想明白,现阶段叶石生至少有一半精力被产业结构调整牵绊了,深入一想估计是源于程曦学首先发起的论战。如果没有程曦学的主动挑战,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就算取得再大的成绩,估计在叶石生心目中的分量也不会太重。毕竟一个省委书记的事情很多,经济发展再重要,也比不过书记的政治大计。
但产业结构调整被程曦学的文章抹上了政治色彩之后,反而激起了叶石生的火气,现在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关注,比起程曦学的文章发表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以前只是当成一次试探,一个应付了事的差事,现在则完全当成了一次挑战,一次应战。
所以叶石生才不顾省委书记之尊,让夏想亲自前来向他汇报工作,就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实施,而领导小组的核心人物就是夏想!
夏想将他到宝市考察所得出的结论,详细地向叶石生作了汇报,同时,又将方格和王林杰到单城市考察将台酒厂的情况一并说出。
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