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个最佳时机的来临。
对于夏想来说,最近一段日子确实有点焦头烂额,刚刚处理完古人杰和朱纪元事件,眼见第三波重量级的反击浪潮伴随着迈克的来华以及将台酒在央视的广告播出,即将来临。此时,程曦学却又不甘寂寞,在《京城日报》上发表了反驳文章。
程曦学指名道姓地对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批评,指责单城市和宝市的所谓产业结构调整,名不副实。单城市只是新上了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其他诸如老旧的国企改制,没有任何成绩。宝市也是如此,不过是在原来达富和柯达谈判一年之久的基础之上,让柯达追加了投资而已。
可以说,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行半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做出什么有用的举措,更没有值得称道的成绩!
程曦学的文章一出,叶石生勃然大怒。
叶石生当即将葛山和夏想叫到办公室,让二人立刻组织力量对程曦学的文章进行反驳。葛山没有发话,只是看了夏想一眼。
夏想也十分生气,因为论战进行到现在,基本上大家该攻击的方面已经攻击完毕,该采用的论点也差不多都已经用完,不会再有什么新意。程曦学估计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论战,发现目前处于僵持阶段对他不利,所以就直接拿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说事,试图让叶石生自乱阵脚,也好改变目前僵持不下的局面。
仔细说来其实程曦学一派还是略占上风,毕竟程曦学的名声最大,而且在他的周围也团结着一批御用文人,确实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邹儒的名气虽然不比程曦学小多少,但以邹儒为首的支持派毕竟比较分散,有点各自为政的感觉,发表的文章就不如程曦学精心组织的文章有力度,有针对性。
进京
程曦学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突然抛出针对燕省的文章,有点想引燕省进行决战的味道,也是想借此将燕省产业结构调整棒杀,以便奠定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内不可推行的论调。夏想据此猜测,可能京城之中有人对论战的久战不决不满了。
是胜是负总要有一个结论出来,如现在一样僵持不下,反而不利于反对派,因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了解越多,就越有民众支持。打破垄断引进竞争机制,肯定是大受百姓欢迎的好事。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百姓就永远享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就会一直花钱买气受。
恐怕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真要将论战继续扩大,不是什么好事,所以程曦学才奉命行事,要尽快结束论战,一举定乾坤。
夏想却不能让他得逞,也不是非要和他在媒体上争吵下去,而是先让他得意几天,等到时机成熟,再一战定胜负。当然,要胜也是自己一方胜,要让程曦学一败涂地。
对于叶石生的怒火,夏想也完全理解,他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说道:“叶书记,正好有一件事情我想向您汇报一下,明天我要去一趟京城,去拜会邹老,和邹老面对面商议反驳程曦学的文章。在京城的媒体上,我们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尽量不参与进去,否则会给人迫不及待的感觉。但在燕省的媒体上,我们还是要按照既定方针,坚定而按部就班地推进下一步的还击。所以我到了京城之后,会向邹老提供一些有关燕省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的详细资料,以便于邹老撰写反驳的文章。但目前现阶段在燕省,还是要等上一周左右……”
叶石生听了夏想的话,也慢慢冷静下来。因为夏想已经设计好了应对之策,只是在等待宝市新引进外资的协议的签订,在等待将台酒厂广告全面播出的时机。此时如果被程曦学的一篇文章激怒,过早地亮出了底牌,就会让程曦学有所准备,到时就达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
夏想没有直接点明他的失策,而是含蓄地说出要去京城和邹老商议对策,向邹老提供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之中可以公开的一些成绩。夏想确实是一个有眼光会办事的年轻人,叶石生暗暗赞许,就对葛山说道:“葛山同志,你先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将燕省产业结构调整之中可以公开的成功例子列举一下,先发表几篇文章出来,省得被人轻视了我们的成绩。不清楚的地方,问夏想就可以了,他手中有具体的事例。”
葛山恭敬地说道:“是,我记下了,叶书记。”
叶石生又勉励二人几句,并特意交代夏想说道:“替我向邹老问好,就请邹老在方便的时候,来燕省开一个座谈会,我会让燕省的所有常委以及主管经济方面的干部参加。”
夏想明白,叶石生此举表明,他将会采用邹老的经济理论作为执政方针。夏想心中十分欣慰,叶石生此举虽然实际意义不是很大,却有影响深远的象征意义。省委书记采用邹老的经济理论,而他作为邹老的学生,又在领导小组担任要职,在外人眼中,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次日一早,夏想、范铮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