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7:山外青山》

12 智取四局,定乾坤(9/18)

    楚然说完,张杨又插话说道:“夏处长,可否透露一下和柯达签订的协议里面,有没有几年之内就让柯达取得控股权的附加条款?你敢不敢大声说出你在和柯达的谈判之中,没有因为个人的私利而出卖国家利益?你敢不敢拍着良心说,你是一心一意为公,在主导单城市和宝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在挑选改制的企业时,没有一点私心杂念?”

    可以说,楚然的质问含沙射影,张杨的指责咄咄逼人。面对二人的联手,夏想脸色一沉,轻描淡写地说道:“你们二位的问题,刚才已经由严小时和范铮两位同学回答过了,我想没有必要再让我重复一遍。不过看你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稍后你们会从我的发言中找到答案。”

    吃了一个软钉子,楚然和张杨对视一眼,还想再说什么,夏想一挥手,淡淡而不失威严地说道:“程教授让我说说燕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情况,你二人却让我向你们汇报工作。请问,我是先听从程教授的安排,还是先服从二位领导的命令?”

    夏想说得不徐不疾,语气也十分平淡,但话一出口却呛得楚然和张杨面红耳赤,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和夏想久经官场、套话官话张口就来相比,楚然和张杨没出过校门,哪里有夏想说话时的机锋和转折?

    严小时在后面掩嘴而笑,范铮则直接伸出了大拇指,小声说了一句:“有理不在声高,高手往往杀人于无形,一句话就能分出高下。”

    程曦学知道楚然和张杨不是夏想的对手,忙笑着打圆场:“现在就是讨论和辩论阶段,有问题尽管提,有争议就尽管说,言者无罪……夏想,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对你主导的和柯达的谈判很感兴趣,就先说说柯达的谈判过程,怎么样?也让我们都受教一二。”

    夏想知道,程曦学针对他的攻击主要有两点:一是单城市的通海铁路除了带动单城钢厂的经济效益之外,没有其他的好处;二是宝市的达富合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谈判成功的,既不算是他的功劳,又怀疑他为了短期成绩而出卖了国家利益。并借此两点来否定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达到程曦学不可告人的目的。

    夏想自认不是演讲家,更不是经济学家,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表演说,难免会有一点紧张。但为了给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正名,为了维护自身名誉,更为了以一己之力做出有益之举,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他无论如何也要奋起一战。

    更何况,今天的机会也是千载难逢。程曦学有意让他一败涂地,他则有意在此为产业结构调整正名,孰胜孰负,全在口舌之间。只要战略运用得当,只要有战术高超,今天他完全有可能借程曦学演讲的东风为自己所用!

    夏想深吸一口气,平息了一下内心微微激荡的心情,缓步走到台前……

    决战第三局——初战告捷

    夏想先是郑重其事地朝台下鞠躬致意,然后又回头对程曦学点头表示感谢,最后才感慨万千地说道:“首先请允许我感谢程曦学程教授的大度和气量,正是因为他给了我这样一个大好的机会,我才有可能站在诸位专家学者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我估计很难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认识,和大家面对面地畅谈燕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

    夏想说是感谢程曦学一点也不假,确实要感谢程曦学给了他一个走到台前的机会,尽管他知道程曦学的本意不是替他扬名,相反,是要将他高高捧起,然后重重摔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没有程曦学的号召力,没有程曦学的影响力,一般人还真组织不起如此大规模的盛会,夏想想要在这么多精英人物面前露脸也不可能!

    只要能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一向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局势之中寻找最有利的平衡点的夏想来讲,这是一次绝地反击的良机。程曦学自认对夏想有所了解,而且他也算是半个政治人物,也懂得平衡之道。但他对夏想的了解远远不够,并不清楚夏想是如何一次次反败为胜,如何一次次找到有利的支点,从而撬起了整个局势!

    所以当程曦学听到夏想的发言时,心中暗笑,心想只要将你推到了台上,只要你敢当众发言,就不信找不出你的漏洞?等时机成熟,他也不怕自降身份亲自上阵,必要借此大好机会将夏想当场棒杀!如果能在几乎整个京城学术界有影响的精英人物面前将夏想问倒,只要造成夏想本人能力有限和燕省产业结构调整没有什么成绩的事实,众口铄金,夏想就会成为燕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罪人。同时,燕省也会面临着整个学术界的巨大压力,必然会中止推行产业结构调整。

    一举定乾坤,他不但可以借此机会坐实学术界第一人的声望,还可以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以后不但可以成为核心圈内的经济顾问,还有可能被众多省份推崇,争相请他去发表演讲,指点经济结构,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经济学泰斗。从此,他的一举一动将会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