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无畏立马对着身旁立着的童悦道。
童悦微微一愣,赶紧回道:“陛下,老奴记得之前拟过,这就立马找找。”
被童悦这么一提醒,李无畏倒是想起来了。
前些年将其胞妹温芊絮立为皇后时,就曾经拟过温家所有入朝为官者的名录。
温家势大,一朝相国,胞妹掌管后宫,可谓权倾朝野。
一直以来李无畏对其就有所忌惮,只是碍于种种考虑,一直未对温家下手。
如今看来,怕是应该动一动了。
少顷,童悦翻箱倒柜一番后,兴奋不已的举着一本册子跑了回来:“陛下,找到了。”
哦?
李无畏惊异了一声,从童悦手中接过了册子。
翻开第一页,只一眼一个名字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温如晦嫡长子温谨阳。
随后有记录,温谨阳无品无秩。
“这温谨阳还没有入仕?”李无畏皱眉问道。
童悦连忙回道:“陛下,听说是如此,不过具体情况老奴也不知,具体得问问吏部。”
闻言,李无畏原本想让童悦找个人去吏部问问,不过一想后头还有那么多名字,不如索性一块查查。
“童悦,你拿着这么名册亲自跑一趟吏部,但凡温家有名有姓的,是何官职,官至几品,都给记录清楚了。”李无畏将名单交到童悦手上吩咐道。
“老奴这就去办。”
童悦结果名册正准备转身就走,李无畏又开口问道,
“这事该怎么办,知道吧?”
“陛下放心,老奴会亲自办,定不会让第三人知道此事。”童悦连忙回道。
“嗯。”
李无畏点头,而后挥了挥手:“去吧。”
得到准允,童悦领命而去。
出了南书房,童悦直奔吏部而去。
去往吏部的路上,瞧了一眼名册,上面记录的名字多达六十七人。
当真还是个不小的差事啊。
负责档案的吏部主事,不过一从七品小官。
平常能见着吏部侍郎,已经算是见了顶大的官了,那里见过皇帝身边的红人。
听到童悦报上名号,吓得立马跪倒在地。
此要说一点,大渝因设有相国一职,六部便不再设立尚书一职。
“起来吧。”童悦居高临下的瞟了一眼跪倒在地的吏部主事,“咱家是为陛下办差,想必你分的清轻重。”
“下官今日只在整理档案,从未见过公公。”
吏部主事也很是醒事,起身后连忙矢口否认见过童悦。
“嗯,很好!”童悦点了点头,“将京城百官档案取出来过后,你就下去吧。”
“是!”
吏部主事连忙应了一身,回去就去搬童悦所需的百官档案了。
名册上六十七人,看起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不过在吏部存档皆是按照姓氏储存百官档案,查找起来倒也算方便。
按名索翼,倒也很快就找到温谨阳的档案。
只一看,童悦当即就愣了一下。
温谨阳的当然,除了生辰年月意外,就再也没有其他记录。
当真是让人意外不已啊。
如今已经成年,居然还未入仕。
见状,童悦连忙摇了摇头,赶紧在名册中温谨阳名字的下方注明:未入仕。
记录好以后,又开始寻找下一人。
如此往复,直到午夜时分,童悦方才将这六十七人核对完毕。
童悦不敢耽搁,匆忙收拾了一番,顾不得饥肠辘辘,连忙回宫向李无畏复命。
“温谨阳还未入仕?”
看到童悦重新整理的名册,李无畏也是惊讶不已。
“回陛下,温家这六十七人中,除温谨阳未入仕,余者还有九人。”童悦详细的禀报着。
李无畏点了点头,指着其中一人问道:“这郑雨房也是温家人?”
温家名册中六十七人,所包含的不仅仅只是温家本族人,但凡跟温家有直接关系者,都被记录在册。
这郑雨房是温如晦的妻侄,如今已二十有三,不知温如晦碍于何种原因,竟没有为他安排一番。
古话不是说,一人得道,应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