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大师》

第34章 野生和种植(2/3)

r>    “种植药材是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想的应该是怎么去规范种植,毕竟现在使用GAP规范种植药材的还不到百分之十。”

    “我们想的应该是怎么让种植药材的药效更好,达到足以媲美野生甚至超越野生的程度,而不是一张嘴就把种植药材打到坑底去,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岳清尘认真点头。

    宋谦接着说:“况且,野生的未必就一定比种植的要好,就像我们刚才说的麦冬,你们看,这些野生麦冬非常干瘪,瘦小。”

    “大家都知道,中药材是讲究道地产区的。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寇宗奭《本草衍义》说‘凡用药必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

    “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也说:‘凡诸草本、昆虫,各有相宜地产。气味功力,自异寻常’。不同的自然环境,栽培出来的药材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主播这也是提词器吗?】

    【提前背好的吗?】

    【不明觉厉】

    人数还在上升,过五百了。

    宋谦道:“像麦冬,李时珍就说‘浙中来者甚良’,‘麦冬,出杭州笕桥者最优’。”

    【笕桥?我家,我们这儿还种这个了?】

    宋谦道:“是的,之前杭州笕桥的麦冬确实是好的,但后来都逐渐挪到宁波慈溪去了。”

    【慈溪?我家!】

    宋谦道:“原因很简单,麦冬是挑产地和土壤的,慈溪有一座山,叫做胜山,胜山北面靠近杭州湾这几公里的土地才能种植麦冬。”

    “为什么,这里的土壤非常阴湿,因为海洋潮汐的缘故,夜晚这里的土壤还会返潮,只有在这么阴湿的土壤上种植三年之久的,才能叫浙麦冬,也叫杭麦冬。”

    “这才是最道地最优质的药材,川麦冬,种植地区主要是在四川绵阳、三台等沿着涪江两岸的冲击平坝上,这里的土壤也是非常湿润的,但川麦冬是一年一收,品质不如浙麦冬。”

    “种植的时候,还得间作其他农作物,以帮助麦冬遮挡阳光,而且土壤还不能连作连种。所以野生麦冬只有满足上面这些条件,才能药用。”

    “那伱看现在市面上卖的野生麦冬有多少能达到这样的品质,有多少能药用?只有栽培的麦冬,品质才更加稳定,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中药不是玄幻小说,不是说越古老的越牛,越是上古的越好。时代在发展,研究也在进步。不是古代的就一定比现代好,也不是说野生的就一定比种植的好,关键在于你怎么种。”

    没出镜的黄爸急了:“那我买的这个野生麦冬很次吗?”

    “麦冬以身干,个体肥大,质地柔韧,有浓郁的麦冬香气,并且嚼起来要发黏,为优。”宋谦拿出岳清尘拿过来对比的优质麦冬。

    镜头拉近。

    “这个就是杭麦冬,你这个是野生麦冬,你看,放在一起就能明显看出区别来了。”宋谦说:“按等级的话,解放前的杭麦冬是有提清、正清、正面、苏清四等。”

    “现在是按照个头大小分,一两在150个以内的,就是一等品。而川麦冬,则是要求在190个以内。”

    “市面上还常见的一种叫山麦冬,也叫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这种品质更次,商家往往把山麦冬说是野生麦冬。喏,这就是山麦冬。”

    宋谦又拿了对比的过来,三个一放,就很明显了。

    岳清尘道:“这个山麦冬跟野生麦冬还挺像啊。”

    宋谦道:“优质麦冬是要成纺锤形的,是个体肥大的。所以最开始商家在卖湖北麦冬的时候都不敢卖干货,因为太丑太瘪太难看了。”

    “现在倒好,他们倒想了个好说词,野生的,没有用肥料,膨大剂,所以才这么干瘪,证明品质好。”

    宋谦也有些无奈摇头。

    岳清尘听得乐了。

    宋谦又道:“不过后来湖北麦冬品种改良了,种出来的麦冬也能呈纺锤形了,样子好看起来了,但麦冬味还是很淡。八十年代的时候,川麦冬主产区因为药粮矛盾大,种药材收益低。”

    “所以川麦冬种植一度萎缩,全国麦冬紧缺,湖北麦冬在这个时候抢占了大批市场。可等川麦冬恢复种植了,湖北麦冬又被挤出来了。”

    “短葶山麦冬之前是福建那边在种,但因为前几版的药典没有把它收录进去,它就卖不动了,所以早就没人种了。”

    “现在药典是单列了山麦冬一项,把湖北麦冬和短葶山麦冬都放在这项里面。就跟山银花和金银花似的,虽然进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