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什么都不觉得奇怪了。
很显然,张光意心里面颇为着急。
希望他能早点过去金陵那边,继续进行氮化镓技术中的生产衬底材料实验,尽快把相关问题解决,氮化镓雷达才能早日服役。
徐源很清楚张光意的想法,知道对方也是想让国家拥有更强的雷达。
可科学实验上面的事,那是绝对急不得的。
反正他对此有着十足的把握。
不需要担心什么。
徐源到达工程院的时间,能称得上是刚刚好,顾不上和许崇兴陈建方说话,便直接前往颁证仪式现场。
今年工程院新当选院士的名单,在数量上面要比科学院少些。
平均年龄倒是没什么区别。
当然他依旧是其中最年轻的院士。
接下来的时间,则和科学院那边没多少区别,依旧是发表完讲话后颁发证书。
最终徐源也成功从工程院院长李茂辉手中,拿到自己的院士证书。
像科学院工程院这样的颁证仪式,每次自然也都是媒体的热点。
何况这回里面还有徐源,这位自带热度的院士,报道的数量自然更多。
当相关新闻出现在网站平台,甚至是电视上,有眼尖的网友很快发现,徐源居然同时出现在了科学院和工程院颁证仪式上。
大家为徐源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拿起这件事忍不住在评论区调侃起来。
“不愧是徐院士,这无缝衔接速度太完美了。”
“人家都坐在那里认真听讲,徐院士还要忙着进行下半场。”
“科学院那边刚结束又跑到工程院吗?”
“徐院士才三十岁就已经成为两院院士,并且仔细算下来已经有很多科研成果,真让人期待之后的时间,徐院士又会有多少惊喜,希望有生之年徐院士能让我们见证更多的历史。”
“看到徐院士和两个院院长的合影了,可以说简直是太帅了。”
“真羡慕啊!”
“我认为最让人惊喜的是,徐院士之前在开讲啦栏目上的话都实现了,无论是证明霍奇猜想,还是明年空间站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从今天开始,徐院士就是真正的,两院院士了。”
“在你们打评论的时候,我已经把今天的日期,直接给背下来了。”
“有先见之明,这事肯定会出题考。”
……
徐源并不知道网友对他的亲切评论,在参加完两个院的颁证仪式后,他整个人也彻底放松了下来。
接着后面几天,也重新恢复到了先前的节奏。
如今他除了是两院院士外,依旧兼任着箐华数学院资深教授。
尽管院里并没有安排教学任务,他还是会开设些公开课。
或者聚集些数学博士生进行数学讨论。
对他们的研究困境,和在数学上面临一些瓶颈,给出相应的指导。
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水平。
另外他还非常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大家不局限在数学知识公式中。
必须把数学内容学活,全部为自己所用才行。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诞生出灵感,面对数学难题时能很快找到思路。
而不得不说,他的课程非常受欢迎。
除了箐华数学院的学生外,燕京那边同样不少。
甚至还包括其他城市中的高校。
对此他除了控制每次的学生人数外,并不区分是哪座学校的学生。
毕竟他如今除了是箐华数学院的教授,更担任着数学学报编委会副主编,肯定希望看到国内能涌现出很多天赋出众的数学生。
不单单只是箐华或者燕京大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按照之前的安排。
他在参加完颁证仪式放松下来后,应该继续回到金陵第十四研究所。
接着氮化镓技术的研究,争取尽快确定适合生产衬底材料技术,来保证氮化镓器件的成品率。
把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压缩。
但时间进入到十一月份,在马智明的提醒下,他才想到还有两个月时间。
便是徐源数学奖首次颁发的时候。
作为国内首个设立的世界数学奖项,并且用的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