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历史上才有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说法。
不是因为他们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他们的政治能力,各自代表了一个时代,到他们为止,总结前人,往上进步一个台阶。
所以后世人讨论文治武功,总觉得赵匡胤这个菜狗名字怎么能跟着唐宗后面?其实那是因为评价他们的人根本不是评价的文治武功,而是别的东西,真正走这条路的人才知道他们的厉害。
在‘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之时,后面的聪明人才知道更厉害的手段是什么。
历史以来,所有的分分合合,其实是思潮的变化,只有政治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否则一切都是白搭,因为天下终将在同一个水平的无数个幕后黑手的撕扯下撕裂。
历史以来,所有最厉害最聪明的人都在重复一句话‘我想进步’。
有些人想要进步到当代第一,有些人想要进步到青史留名,有些人想要进步到……历史第一,至少是历史到目前为止的第一。
而霍海,不是唐宗宋祖那种可以理解一切,并且总结时代,然后进步的聪明人。
但,霍海是一个看到过这些手段的人,他不需要自己去进步,他的起点,就比这个时代的终点刘彻都要高得多。
霍海以前是很少用政治手段的,但是对于赵信,霍海不得不给他上点强度了。
霍海干了四个事儿。
请赵信给自己带路,然后每攻下一个地方,就留下赵信一部分本部兵马帮忙镇守。
赵信当然同意啊,因为每占据一个地方,都是他的人守着,那这儿等于成了他的基地,成了他的政治本钱,他成为降将后本来无依无靠的,现在终于有自己的地盘了,为什么不同意?
霍海又干了第二件事情,请公孙敖在这些地方筑城。
未来要围绕这四个地方发展畜牧业,匈奴公司的人也要到这儿来发展畜牧业。
在霍海带着赵信的人去了下一个战场后,霍海的人才在这儿干第三件事情。
给赵信的手下封官,封的是匈奴公司的官,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成为了匈奴公司的中层。
然后霍海的人,鼓励赵信的手下,在这里娶妻。
原因有二,第一,赵信投降大汉后,一直带着本部兵马,本部兵马都是匈奴人,在大汉特别是在长安很难娶老婆。第二,霍海一路征服,杀死了不少匈奴战士,各个匈奴部落有很多寡妇,没有男人。
现在,两者待在一起,天作之合。
给男人发女人,给女人发男人。
给他们中有威信的人官职。
赵信带不走他们了。
赵信是想要借兵出去涨利息,却不知道霍海看中的是他的本钱。
这些兵为什么对赵信忠诚?
因为他们没成家,因为他们在大汉是无根浮萍,他们没法扎根,只能跟着花头飘。
既然如此,给他们一个家,扎了根,成片的浮萍自然就散了。
在第四个据点,赵信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被耍了。
因为霍海在第四个据点,当面给赵信最后一拨人的中高层们分了官。
一路过来这么远,前面三个都是背着赵信做的。
这一次,霍海已经提前和他们都谈好了。
这些中层,是不会在这儿成家立业的,霍海跟他们谈定的条件是,他们可以在草原上赚三年,这三年是大汉征服草原的三年,他们可以在这儿立功赚钱,三年后他们调回长安做办公室工作。
这些人直接就投了。
跟着赵信混和跟着霍海混,很容易选。
当然了,也有人不同意。
不同意的霍海没动他们,给赵信留着。
但是霍海也警告过他们,谁敢吱声就把他们和赵信一起杀了,直接埋在草原随便一片土坡下。
此时,赵信眼看着自己的人居然被霍海安排了新官职,自己的兵居然和部落里的寡妇和小姑娘混在了一起。
赵信才发现不对劲。
赵信不明白为什么。
赵信这时候才想起,公孙敖之前针对自己。
自己这一下,动了左贤王的人,想要反叛都不可能,又被吞掉了兵马,自己突然没兵马了。
霍海拿起一封信给赵信看:“看看吧。”
赵信拿起来看,看完后忍不住颤抖:“为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