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有活爹》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章)打压一波,拉拢一波(4/7)

是真正的本事。

    所有的灵光一闪,都有可能只是灵光一闪,到时候为他人做嫁衣。

    丁赐看向霍海;“如果是您的话,您会在敦煌做什么生意?”

    丁赐想的事情很简单,自己做生意,自己做运输,自己在敦煌到金城这两条路上都有生意做,然后又有自己的运输业。

    人多的时候运人,人少了就运送物资。

    这样调配,就不会有亏本的时候,这样做的话最大程度形成产业链,能保证别人哪怕单跟自己学一点,也没法达到自己的利润率,这才是丁赐留着可以打天下的绝招。

    不过既然霍海没问,丁赐也就没说。

    丁赐知道,霍海才是玩儿产业链的高手,自己是什么东西,这种事儿不需要自己去说,霍海也懂,只是说出来可能能为自己加码,让霍海更看重自己。

    不过,丁赐目前的生意链条中,这哑铃一般的生意布局,还差一头,所以丁赐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霍海看向丁赐,淡定的喝了口茶:“我会把持整个敦煌的雕刻壁画行业。”

    丁赐不是很懂。

    霍海继续:“我会在敦煌培养旅人的习惯,让每一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知道,出关之前,几乎所有商队都会在这里雕佛雕仙,甚至建立庙宇,许愿自己能暴富。”

    “等生意成了之后,再回来十倍还愿。”

    在别的地方,许愿就是去庙里面许愿“菩萨保佑我发财,财神爷保佑我发大财”,但是在历史上的敦煌,所有的商队离开前,都会自己修建庙宇,自己雕刻佛像,画壁画。

    而且,回来后,十倍百倍的还愿!

    因为从敦煌带着商品出去,到了西域,随便卖出几十倍的价格。

    从西域带一批货物带回大汉,又是很高的价格,一来一回,资产扩充数百倍。

    菩萨保佑了你,还个愿怎么了?

    历史上的敦煌,真就有这门生意,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才发明的。

    他赚了多少钱,已经没人知道了。

    但是后世敦煌文化,震撼世界。

    其实就是商人们许愿搞出来的。

    丁赐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

    好家伙,原来生意是这么做的。

    自己给顾客创造需求?!

    而且不是一次需求,是两次!

    去的时候许愿,雕刻佛像许愿,去的时候,前途未卜,许愿会怎么许愿?

    很多人都会信口开河:“只要能成,回来我给您塑金身!只要能成,我给您塑十倍的佛像。我给您修庙!我给您……”

    那么问题来了,本来传闻中危险的不得了的旅程。

    结果你安全的回来了。

    你还不还愿?

    一开始出发前雕刻不起佛像?

    没事儿,你选个已经有的庙宇有的石窟,已经有的神像去拜吧,拜完了记得许愿。

    回来的时候你总有钱修建了吧?

    赚钱是上瘾的,有一次就有第二次,你这次不还愿,你就是断了自己的财路啊!什么关卡你都过得去,就是过不去自己心里那一关。

    但是唯一的问题是,这似乎是宣扬神佛思想了。

    丁赐也是脑子飞速运转,计算了起来。

    霍海:“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第一,你不做别人也会做,人家从这里踏上前途未卜的旅程,需要一个心理寄托,至于寄托给谁,都一样。没有这个寄托,也许很多人反而回不来了。”

    “第二,咱们大汉不禁神佛。法无禁止即可为。”

    实际上,霍海就是故意的,霍海想要把儒释道都留下来。

    谁说三教某一教不好,都无所谓,甚至三教都不觉得好,也正常。

    但华夏民族之所以是华夏民族,三教的地位摆在这里。如果没有三教,那还是华夏民族吗?

    至于发展起来发展太大后如何遏制的问题,那是后一个问题。

    丁赐大受震撼。

    这……来的人都是想要发财的人,回来的人中,绝对不乏发了大财的人。

    这些人既然发了大财,那赚他们的钱,自然简单又轻松!

    或许,这家公司刚开始做的时候,名声不显。

    但是明年,后年,大后年,那些淘金归来的人,那些去西域做生意回来的人,当敦煌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