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这个人……就叫张三吧。”
“张三有一家煤矿,和我梅黑夫的煤矿规模一模一样,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一样,对朝廷教的税收也一样。”
“但是他无论怎么发展,利益都是属于煤矿的,他也永远是这家煤矿的总经理,而我梅黑夫,如果能竞争超过他,那就是天大的利益。”
“两家超大煤矿开创的市场摆在这儿,假如我用点朝廷内部的小手段,把这家公司打压下去,岂不是市场就归我一个人了?那不需要干别的,出货量就暴涨。”
“那我自然而然就立大功了,立大功后,岂不是就升职?”
“那岂不是……百年之后,整个朝堂内部,都是这种人?”
是啊,正经竞争哪儿竞争得过这种手段?如果这样就可以升职,那未来能升上去的一定都是这种人。
谁有能力说自己不动用权利,就和这种钻空子的人发展一样好一样快?开挂吗?
所有人都思考了起来。
对啊,实际上这个设想中的梅黑夫,不是为了朝廷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升职。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需要博弈的问题。
按道理,今天站在朝堂上的人,都是官员,应该无视这种问题才对。
但实际上,今天在朝堂上的所有人,几乎都有另一个身份,资本家。
倘若有一天不当官了怎么办?
岂不是自己也要面临这样的恶意竞争?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给不给私人资本家政治权利的问题。
现场有些人是勋贵,是侯爵,但是有些人可不是。
就连今天来当托儿的金北也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自己只要做得好,很快就能入主中枢,最多也就是五六年最多不超过十年二十年。
那自己说话在同僚那儿什么重量?
而未来做橡胶产业的人,和自己同样的体量,却被自己的同僚完全管辖,吃死了。他们哪儿敢反抗?
但反过来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以后什么都属于朝廷什么都属于皇帝本人?哪不对啊!
满朝文武突然意识到了一点。
不能这样啊,如果这样的话,那不出十年,天下财产,全都是皇帝一个人的了!
以前说天下是皇帝的天下,那是形式上的。
现在有可能成真了啊!
但是刘彻也不想要全天下。
刘彻早就已经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天下是一千,皇帝占据百分之百,也只有一千。
如果天下是一千万,皇帝只占据百分之一,那也是十万。反而多出一百倍。
这种恶劣的竞争能行得通,那谁还做私企啊?那不都跑去当官去了么?
那不又回到了原点么?
整个大汉的经济活力岂不是瞬间消失?又全变成老样子?
你说用法律去保护他们?没用。
一句话,只有有话语权,能上的了台面,才能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说白了,资本家也需要一个上升通道,表达自己的途径。
霍海:“朝廷百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开这样一个朝会,并且开会的越来越密集了,隐隐有了固定开会的趋势。”
李蔡补充:“不是隐隐有了,而是已经固定了,目前在朝堂纵览全局的三公九卿每隔三天就要开会一次,只是大朝会和中等朝会,是随机的而已。”
霍海:“既然如此,朝会固定化,三公九卿作为小朝会核心,每次开会按需求扩充一定人数。”
“中等朝会每隔一周开一次。大朝会每隔一个月开一次。”
“同样的,建立一个由非朝廷官员组成的会,也用来议事,就叫议会。”
“议会没有小议会,而是上议会下议会,上议会是由大资本和重要的国企管理者构成,每个月开会一次,而下议会扩大为有一定规模的数量,规模和大朝会人数一样,每隔三个月开会一次。”
“而如果有需要,陛下可以随时召开任何一个会。”
这个上下议会和大中小朝会的形式,其实就把权利分的稀碎了。
这本来就是刘彻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理论上大中小朝会和上下议会,需要皇帝先交出权利,然后再开会。
但是事实证明,强权从一个人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