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97章 平息闹剧(2/3)

觉十分棘手,只期盼着安京侯真的能够出面来解决是非,而不是同朴、吉二人一般,将烂摊子丢给他们应对。

    双方正僵持不下时,府衙大门内传出几道铜锣声,将众人的声音掩盖了下去。

    有这锣声,众人也不吵闹了,知道是有大官来了。

    岳凌走在人前,环视着周遭的百姓,沉声开口道:“本官便是钦差。粥棚不会废,而且近日还在增修,不出两日,便一同开始施粥。”    岳凌先将灾民最想听的说,才慢慢展开后面的话。

    “如今四方涌来的灾民,足有七八万之众,原本城中四角所设的粥棚根本不足以为用。本官下令在城中修缮十余处粥棚,各位应当也能看得见。”

    “再说施粥,一日两顿,说实话只是能够充饥而已。若是有想吃上干粮的,想谋一份生计的,今日在这衙门口报名。”

    “登记姓名,籍贯,有无擅长之事。本官欲要扭转沧州府中的局面,正缺人手。粥棚优先老弱妇孺,有一把子力气的,来本官这做工,管一日两餐,还可以发粮,当算有一份出路。”

    做工管饭,还发粮食,这是能盘活一家人的好事。

    众人闻言,眼前皆是一亮。

    适时,有人问道:“大人,不知什么算是擅长之事?”

    岳凌循声望去,与其解释道:“木匠,瓦匠,可去盖房。力气大的,可去做些杂工。过去是庄稼汉,那便擅长种地。若是曾习过武艺的,那是再好不过了,可直接应征入伍,入伍顿顿有油腥,七日吃一顿肉食。”

    众人面面相觑。

    看钦差大人说得言之凿凿,好似也不是在耍人玩,一时都激动起来。

    在岳凌身后搬出了两张大条案就摆在路边,府衙小吏取了纸笔,开始登记名册。

    “招工有数,先到先得,各位需得把握机会!别挤别挤,一会儿桌子快掀翻了!”

    “我来我来,我乃太平村八极拳第一高手!自该入行伍为国效力!”

    “一边玩尿泥儿去,太平村尽是些老弱妇孺,谁去了都是高手!我家才是真有传承,祖传的苗刀技法!”

    “……”

    原本汹涌的民情,此刻依旧汹涌,只不过是争着吵着要为岳凌做事的汹涌。

    人群之后,一处巷口,两人眺望着衙门前的盛景,议论道:“岳凌怎么敢这么吹的?招这么多人做工,还给干粮,这一天就得吃几十石的粮食。”

    另一人接口道:“且看他如何将这牛皮吹破!城中大仓没半点米,全靠他这空口白牙将全城人喂饱不成?”

    啐了口,两人似是没看到他们原本想要的热闹,便兴致寥寥的同乘一顶打着“黄”字幡的轿子,慢慢消失在巷道中。

    ……

    两日有粮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沧州城,灾民们从贪官治下等来钦差大人,而且城中赈灾的准备也做得有模有样,倒是不介意再等两日了。

    与灾民一般紧张的还有城中囤积粮食的商贾。

    若有粮的事为真,那么他们积压在手里的粮食,便不得不迅速出手,以谋求回本。

    粮食并不易储存,便是通风良好,处置妥当,稻米也最多能储存一到两年,可沧州城若是在岳凌的治下有条不紊的走上正路,所有粮食只能砸在手里,等待发霉,到时候可就是亏得血本无归,家破人亡了。

    更遑论城中粮商才补缴了巨量的税款,手中本就没多少现银来支撑产业运转了。

    粮商们不想赌,可又不得不赌。

    大运河上,

    一艘艘官船已经进入了沧州地界。

    京杭大运河上船只繁多,官船往来也极为常见,这几十艘打着沧州旗号的官船在河道中也并不显眼。

    张昌河作为沧州段运河的漕运千户,原本在这条路上也颇有权柄,而如今却只能站在甲板上陪笑,好不憋屈。

    史鼎手抚栏杆眺望着河面,与身边人问道:“张千户,咱们到沧州还需多久?”

    张昌河笑着回应,“今夜就应该能到了。”

    史鼎微微颔首,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

    适时,甲板上有士兵前来通报,“将军,有自称沧州城黄家的人,来寻巡河千户张昌河。”

    史鼎皱眉回望,“是张千户旧交?”

    张昌河身子一颤,不禁暗骂,“这帮蠢货,到底来做什么的?只希望他们别说出什么骇然听闻的话来,将我害死了!”

    张昌河不能赶人离去,否则就好似有什么猫腻一般,此刻只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