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三十五章 :法西再合作(3/4)

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国内的工业发展,反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其他国家,通过其他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来赚取更多的利益。

    这造就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辉煌的高利贷帝国,但同时也葬送了法国国内的发展。

    从历史中的数据也能够看出,法国的发展自普法战争之后就已经陷入了停滞。

    1875年,法国的钢产量高达25.6万吨。作为对比,此时英国的钢产量也只有71.9万吨,德国和美国的钢产量也都只有不到40万吨。

    此时法国的工业还没有落后德美两国太多,仍然是强大的工业国家。

    但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法国的工业规模一直没有太多的增长。

    到了1880年,英国和美国的钢产量先后突破百万吨,德国的钢产量也拥有夸张的62.4万吨。

    而法国的钢产量只有38.9万吨,这一数据差不多是英国和美国的三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二罢了。

    此时还不是法国最落后的时候。1885年,英国的钢产量已经高达191.7万吨,美国的钢产量也达到了173.9万吨。

    德国的发展也丝毫不弱,钢产量相较于五年前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120.2万吨。

    而法国的钢产量却只有55.4万吨,几年前还是德国人的三分之二,到了1885年连德国人的一半都没了。

    也正是法国人在这段时期的糟糕表现,让卡洛看到了西班牙在工业方面赶超法国的希望。

    去年西班牙的钢产量在20万吨左右,法国人的钢产量达到了30万吨。如果巴塞罗那工业基地的第三期建设能够建成,西班牙或许真的有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在钢铁产量方面赶超法国。

    虽然钢铁产量并不代表整体的工业规模,但却和整体的工业规模有很大的联系。毕竟只有国内的工业规模和需求比较大,钢铁厂才会有足够的订单来生产钢铁。

    和克虏伯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之后,卡洛在鲁尔区的目的也算是完成了大半。

    鲁尔区其他的钢铁厂拥有的炼钢技术要么和克虏伯公司差不多,要么比克虏伯公司还差,卡洛也就没有再跑一趟的必要了。

    和克虏伯公司合作已经完成了卡洛在炼钢技术和火炮技术方面的需求,此次德国访问之旅对于卡洛来说,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合约签署之后,卡洛也没有在德国逗留太长时间。

    毕竟后面要访问的法国才是重头戏,从法国人那获得的援助,才是卡洛真正关心的。

    法国逐渐变成高利贷帝国确实影响了法国自身的发展,但对于西班牙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德国的民间资本不一定弱于法国,但德国的这些资本需要投入到本国帮助德国的工业更快的发展。

    这也导致了德国虽然工业强大,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帮助西班牙发展。

    而法国不同。法国完全是舍己为人的态度,他们拥有充足的资金帮助西班牙发展,这也是卡洛更愿意和法国达成合作的原因。

    先别管西班牙和法国的关系未来会怎么发展,此时法国是欧洲诸国中最有可能向西班牙提供最多贷款的国家,光是这条理由就已经足够了。

    前往法国卡洛并未选择奥地利去德国那样的火车出行,而是从鲁尔区一路北上,随后在港口乘坐船只前往法国港口。

    其中的原因,自然就是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竞争关系了。要是从德国光明正大的乘坐火车访问法国,德国人的面子上会不好看,法国也会怀疑卡洛的来意。

    因为法国已经变成一个共和国的原因,自然不会有王储和国王前来接待。

    卡洛抵达巴黎之后,被法国政府安排到了巴黎的一处庄园中居住。

    这次访问的三个国家当中,除了奥匈帝国之外,法国可能是对卡洛态度最好的国家了。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国需要西班牙来突破德国的封锁。

    在和法国政府的交谈中,卡洛提到了想要从法国获得更多的无息和低息贷款,并且请求法国更多的工业和其他方面的援助。

    法国人对此自然不会拒绝,但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毕竟法国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白白付出。

    法国人提出的所有条件当中,第一条就是禁止西班牙与德国达成任何有关于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协约。

    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西班牙加入到德国组建的孤立法国的同盟当中,卡洛也知道法国人的目的,自然是点头答应。

    法国人的第二个要求,就是和西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