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风华》

第三十五章 中原(3/4)

>
    贸易手段,从来解决不了武力的威胁。

    此时的抚顺关外,聚集了千余人,都是女真部落前来贸易的人。

    可是,绝大多人只能在外面等候,却无法入关。

    能入关的女真人,只能是有敕书的。

    城楼之上,懒洋洋的明军士卒,脱盔脱甲,只穿着单衣,在阴凉地里凉快。

    看守城门的把总,袒胸露怀、大马金刀的坐在城墙下,吃着香瓜,扪着虱子。

    把总爷惬意的很。

    对进进出出的女真野人们,看都不看。

    额亦都让三百骑兵和汉人奴隶留在城外,就取出一沓子敕书,要求进城。

    城门关卡官吏察看了敕书的数量,按照每道敕书准入一人一马的规定,放进了几十人马。

    没错,努尔哈赤征战五年,已经拥有一百多道敕书了。

    抚顺关内的马市上,熙熙攘攘,都是天南海北的客商。

    但是,能到此来做生意的人,谁没有背景?

    顺利进入抚顺关,花了一些钱,就在额亦都的帮助下办了只能通行辽东都司的商引。

    其实已经是违规办理。但这里是边关,特事特办嘛。

    接着,朱寅就和额亦都等人告别,换了新购买的汉服,迅速南下。

    辽东都司地广人稀,大多是卫所军户和驻军,汉人民户也有,但不多。

    路上安全还是很有保障。

    朱寅一边南下,一边熟悉沿途的军堡、卫所。

    一行八人一犬,五日后过了凤凰城。再三日,就看见了大海。

    在看到大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很激动。

    包括徐小白。

    他说:“我就是从这条路线,被卖到女真为奴的。”

    在海边雇了船,数里后就上了獐子岛。

    果然,这里是个走私中转地。附近的卫所,甚至以此为生了。

    交了高达十两黄金的昂贵上岛费,就顺利的上岛了。

    都没有怎么费力气,宁采薇的货物就全部兑给了一个南方口音的走私商人。

    没办法,她没有走私渠道,此时只能压价卖。

    只赚了一千五百两白银。

    但有了钱,朱寅和宁清尘都有底气了。

    一千五百两啊,这已经是一笔大钱了。

    好在有兰察等人当护卫,要不然的话,三个孩子带着这么多钱,都没可能活着回中原。

    不但货物,就连五辆马车也卖了,又得了一百多两。

    接着,朱寅等人花了三百两的高价船费,选了一条比较靠谱的走私船。

    三百两银子的船费,说起来太离谱了。

    可其实买的不是船票,是走私船的关系渠道。

    大明可是禁海啊。根本没有正常船只出海。隆庆开关也是个笑话。

    走私船的船主非富即贵,钱少了怎么会载你?

    这条走私船,是去山东登州的。

    ……

    海路比陆路快得多。

    刚好又顺风。

    从獐子岛到登州,五百多里的水路,两天两夜就到了。

    那走私船果然是有门道的,大摇大摆的上岸,根本没人管。

    登州卫的巡逻船,还有岸上的卫所士卒,看清楚走私船的样子后,就像是瞎子聋子一样。

    真就是形同虚设。

    这还是万历时期。

    可见沿海豪绅权贵的走私活动多么猖獗。

    政府对沿海的掌控力又弱到了什么地步?隆庆开关也是自欺欺人。

    这么强大的利益集团,就是那位高高在上的万历爷也没有办法。

    八人一犬上了岸,就立刻准备骑马。

    兰察等女真人,早就换上了汉服,戴上了帽子,看不出是女真人。

    踏上登州码头的那一刻,朱寅和宁采薇都忍不住有点激动。

    中原!

    终于踏上了中原的土地啊。

    这里,才是真正的明朝啊。

    踩着码头上的青石板,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朱寅鼻子有点发酸。

    他是来过这里的。后世,这里叫烟台。

    宁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