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他们的档案,通常要等到返乡后的半个月,勘定无误后,才会移交给地方部门。”
“而在这个期间,严格意义上来讲,退伍老兵依旧算是部队的人”
“他们要是犯了啥事,尤其是那种打架斗殴的小事,地方部门是无权处置他们的.”
“咳卫红,你明白我意思了吗?”
赵卫红:“.”
“班长.您这‘二不纠’.合着就是怕咱们挨揍?”
“说啥呢说啥呢!”
见赵卫红说的如此“直白”,胡忠平立刻有些气急败坏的表示道。
“什么叫怕挨揍?”
“我们这叫不想影响退伍老兵的退伍流程!”
说着,胡忠平又说了一大串难懂的话,什么“网开一面”,“看在退伍老兵的面子退让,那不叫退让”,“真要动手,俺们三军纠察也不怕他”,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宿舍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过这个“二不纠”,虽然有点畏惧退伍老兵“武力”的因素在里面。
但却是赵卫红第一条,发自内心认可的“不纠情况。”
因为赵卫红设身处地的想了想。
如果是魏刚,史继东,常定方这类在赵卫红的军旅生涯,如兄如父的长辈,即将离开部队。
那赵卫红会不会想要送他们一程,再点上一根送行烟,喝上一碗送别酒?
答案是肯定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并且赵卫红自认,他绝不会因为顾忌到影响,便将史继东等人引到远离人群的角落里去。
既然要送,那就坦坦荡荡的送,光明正大的送!
如此,才对得起史继东之类的老兵,这些来对祖国,对人民的付出!
若是连一个风风光光的送别仪式都做不到,未免有些太令人寒心了!
如果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纠察,说这样的行为违反了纪律.
别说退伍老兵这种“三不管”人员。
就连赵卫红自己,估计也得上去狠锤这个纠察几下!
虽然这样的观念,看上去似乎和赵卫红刚刚的想法,有些矛盾。
但这也说明了,赵卫红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会欢乐也会悲伤的普通人。
事分轻重缓急,人分远近亲疏。
与其说赵卫红“矛盾”,倒不如说赵卫红随着阅历的增长,变得愈发“清醒”,愈发明白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中,需要做什么.不,是应当坚持什么。
而非是“条令条例”,行走于人世间的化身。
虽然成为这样的“化身”,也没什么不好的,更不能说赵卫红这样是错的。
但若是赵卫红继续在这条路上,发展下去,那么赵卫红一定会成为一名铁面无私的“活阎王”,“冷判官”,让人闻风丧当的军中监察人员!
但赵跃进,常定方,乃至于周克虎,对于赵卫红的期许,可不是让他成为一名监察人员。
而是成为一名能够挑起大梁的指挥员,未来保卫祖国的擎天一柱!
在赵卫红身上,有着指挥员必备的优秀素质!
即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的执行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赵卫红这方面的优点,在周克虎这类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首长眼中,明显是有些“火候”大了,需要稍微压一压。
但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让人出面对赵卫红直说的,只能靠赵卫红自己领悟。
想来周克虎之所以在赵卫红还没下连时,便定下了今日之行,也是料到了这一点。
所以才会让赵卫红来到三军纠察,这个部队与民间“接壤”最多的地方,来体验世间百态,收获阅历上的增长,进而让赵卫红稍稍做出一些改变。
不得不说。
为了培养赵卫红,周克虎真的是煞费苦心!
而他的苦心,显然没有白费。
看着赵卫红此刻皱着眉头的模样,便能知道。
对于胡忠平抛出来的一系列情况,赵卫红已经开始认真的思考。
至于赵卫红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就连他自己,现在也不知道。
接下来,胡忠平又对赵卫红,讲完了“三不纠”的最后一项。
不纠带着孩子出来的军人,无关级别,更无关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