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奥德彪,我在非洲卖香蕉》

第72章 我爱华夏(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你会说汉语?”

    曾馆长不可思议地看着奥德彪,这句话他是用汉语问出来的。

    之前在和村长交流的时候他是用布隆迪语交流的,毕竟在布隆迪大使馆工作了五六年。

    多多少少会点布隆迪语,基本交流是没问题的。

    别问为什么他会说布隆迪语,却还要另一个年轻小伙上去用法语讲话,还要村长当翻译。

    好听点解释可以说是锻炼年轻人独当一面的能力。

    不好听的,因为他是大使,不是翻译,不可能事事躬亲。

    见到有布隆迪本地人说汉语,他还是吃了一惊的。

    “是的,我的小学老师很喜欢华夏,自学了华夏文化,我跟着他学了一点点汉语。”

    奥德彪认真地回答道。

    还是和对付张哥一样的老一套说辞。

    有些人觉得这个说辞太假,一调查就露馅了。

    但这真的重要吗?

    你觉得张哥或者这个曾馆长真的会花费大力气去调查奥德彪小学的老师自学汉语的真相。

    就为了搞清楚一個陌生人为什么会说汉语这件事?

    没人在乎的。

    你只要有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理由,别人就会默认你所说的话是对的。

    因为你还弱小,不值得别人花费精力去调查什么所谓的真正原因。

    当你强大后,别人更不会质疑一个强大的人所说的话。

    所以奥德彪的汉语,就是跟小学老师学的。

    至于那个神秘的老师是谁,估计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了。

    “想不到,实在想不到,我在布隆迪工作五六年了,还第一次遇到会说汉语的布隆迪人。”

    曾馆长的语气少了和村长交谈时的客套,明显和善了很多。

    “小兄弟,怎么称呼。”

    “我叫做奥德彪·布约亚,叫我奥德彪就可以了,馆长。”

    奥德彪回道。

    “我叫曾先七,我的年纪比伱大上一些,如果不嫌弃,叫我一声曾哥就行。

    你的汉语说得真好啊,不容易,很不容易啊。”

    曾馆长颇有些感慨,华夏文化传播出去比较难,一部分原因就是汉语太难学。

    倘若会汉语的外国人不多,两地经商、文化交流都会有很大阻碍。

    这也是为什么华夏要数十年如一日地开办孔子学院的原因。

    只有先培养一批会汉语的外国人,才能以点破面,由这些外国人去传播华夏文化,逐渐扩展开来。

    这是一个长久的计划,急不得。

    “我爱华夏,当初跟老师一起阅读了很多华夏经典书籍。”

    奥德彪脸不红气不喘地说出了这句汉语。

    这句话一出,曾馆长更高兴了,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问道:

    “小兄弟还读过华夏的书吗,读过哪本?”

    “《西游记》,我最喜欢唐僧普渡众生的精神,还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太厉害了。”

    奥德彪如实回道。

    这他到没说假,前世四大名著里他只把《西游记》读下去了,其他几本要么当桌垫,要么丢在角落吃灰。

    而且就知名度而已,《三国演义》在东南亚的名声最大,《西游记》在欧美和非洲的名声更大。

    华夏对非洲的捐赠图书中,《西游记》的画本也是其中很受欢迎的类型之一。

    奥德彪提及《西游记》并不算违和。

    “曾哥,东西收好了,可以走了。”

    就在两人继续用汉语交流的时候,另一个华夏年轻人收好东西后,远远喊了一句。

    虽然他们每次出来放映电影都会向布隆迪当地政府报备。

    但由于和总统府挨的太近,山上守卫警戒森严,他们也不好太晚回去,怕引起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布琼布拉虽然不在战区。

    但每次选举总统前后时期,时局也不会那么安稳渡过,枪林弹雨少不了的。

    所以每次夕阳西下时出来,电影放完大使馆的人就收拾东西回去,从不多停留。

    曾馆长抬头看看天色,确实时间不早了,只能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