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一百四十九章 袭承祖爵,荀攸之谋(2/3)

其取了江东,可当如何制之?”

    如此说着,他心中自是气闷不已。

    心想一个秦瑱已然麻烦十足,现在又加上刘晔,着实让他感觉棘手。

    当下又招来一黑衣文士问计。

    只见其高冠长须,双眸上挑,颧骨高耸,容貌颇为严肃。

    此人,正是曹操麾下新晋军师,荀攸,荀公达。

    要说荀攸其人,实则早就已经加入了老曹麾下。

    其之前本欲入蜀,担任蜀郡太守,可后来因为蜀中贼乱,被拦在了荆州。

    后戏志才去世,为补充戏志才的空缺,荀彧便举荐郭嘉加入了曹操麾下。

    可曹操思虑一人不够压制秦瑱,就又写信将荀攸给招入麾下。

    奈何彼时秦瑱已成气候,荀攸来了之后无处施展,便由曹操先表奏为汝南太守。

    这一次至汝南见了秦瑱之后,曹操归来便时常叹息,猛然想起了这个被闲置的大才,便将其招来顶替了秦瑱之缺。

    听得曹操言罢诸事,荀攸便即摇头道:

    “明公,恕在下直言,如今刘备已成气候,内有秦子瑄统管诸事,外有徐元直、关云长等驻守于外!”

    “又兼如今江东大乱,早晚必被刘备所取,我军已是鞭长莫及,只可和之,不可图之!”

    曹操一听这话,自是皱眉道:

    “吾如何不知此事?然则刘备、吕布一东一南,又有袁绍、刘表在侧,不图淮南,又能图谋何处?”

    随着刘备崛起,曹操的计划可算是彻底打乱了。

    因为荀彧和秦瑱曾给他规划过一个路线,彼时袁绍在河北称霸已成定局,而他们在兖州之地四面皆敌。

    故而二人就给老曹献策,先剿灭中原势力,发展内政,增加人口,等周边没有后患之后,再和袁绍争霸。

    本来这个计划实行的好好地,可随着秦瑱离去,一切就变得十分艰难。

    虽然他顺利的击败了袁术,但刘备却趁势占据了淮南,现在还和吕布达成了联盟。

    也就是说,他东进之路被两家死死钳住。

    同样,在西边张绣和刘表也是联盟状态。

    可以说,与原本历史相比,曹操现在的发展形势被堵住了!

    秦瑱只用了一个火中取栗之法,就让老曹尝到了苦头。

    现在他打张绣有刘表帮助,打吕布又有刘备钳制,算来算去,只有先打刘备才能破局。

    唯有如此,他才能在袁绍灭了公孙瓒之后,有和袁绍争霸的实力。

    因而听得荀攸此言,曹操自然颇为不解。

    但荀攸见此,却是摇了摇头,对曹操道:

    “明公若是如此思之,则我军必入死局之中,再难复起!”

    “须知我军之策,皆由秦瑱所制,此人精通战略,冠绝天下!”

    “如今投入刘备麾下,短短半年便让刘备雄踞于淮南之地。”

    “如此局势,若再依此人制定之策行事,则我军必定步步为人所制!”

    “故依在下之见,我军当立即改变战略,打破原本布局,方有一线生机!”

    听着荀攸之言,曹操自是暗暗点头。

    心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他之所以步步被刘备抢先,不就是因为秦瑱帮刘备谋划么!

    在秦瑱的战略决策没有改变之前,那就相当于用秦瑱战略打秦瑱自己。

    那样怎么可能不被秦瑱拿捏?

    现在的局势亦是如此,他之所以感觉没法破局,是因为秦瑱知道他会怎么做,以此谋划出了当前局势,让他陷入了困境之中。

    如果秦瑱不知道他会怎么做的话,那刘备也不至于能走到现在这一步。

    想到此地,曹操便又看向荀攸问道:

    “那公达以为,我军现在该当如何改变战略?”

    他一说罢,便见荀攸起身道:

    “依在下之见,我军现在应当将进攻方向转为雍凉之地!”

    “因当下中原之地,我军已然扩无可扩。”

    “下一步或是夺取南阳、或是南下淮南、东取徐州都困难重重。”

    “而此时袁绍却在河北之地围困公孙瓒,至多一两载时间,便能统一河北数州!”

    “眼下我军所据不过关中、兖州、汝南等地,若是短时间不能攻破刘、吕联盟,便要面对袁绍大军压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