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开杀戒,孙策蒙了(2/3)

逃至余杭,投奔许昭。吾念许昭其人有丈夫之志,故不追击。”

    “不想此人毫不悔过,今又联系城内士族作乱,着实可恨!”

    “吾若先饶,而后再杀,乃无义也!”

    “再者,严白虎虽可恨,这吴郡世家更为可恨!”

    “吾自入吴郡之后,秋毫无犯,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百姓皆悦。”

    “独此等人一经煽动,便即反叛,今日宽恕严白虎,便如宽恕彼等!”

    “严白虎虽可杀,彼等却再难杀之!”

    “留彼等在此,来日我若出征,必然再叛。”

    “当趁如今之势,攻灭其众,拷问联结之人,一一灭族,以免来日再遭尔等之祸!”

    要说孙策在江东有什么致命缺点的话,那就只有一点,屠戮太过。

    从刘繇开始,许贡、盛宪、周昕相继被其所杀。

    尤其是盛宪、周昕等人,皆是满门皆斩。

    故有陈琳所书:‘周盛门户,无辜被戮,遗类流离,湮没林莽,言之可为怆然’之语。

    不过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孙策在江东起家完全作为‘贼寇’起家。

    一路攻城陷地,没有朝廷诏令背书。

    所杀所屠,皆是朝廷任命的正统官员。

    由此导致孙策在江东世家之中风评极低。

    他若不杀几个出头鸟,镇不住场面。

    而此时,面对江东世家的再度反叛,孙策自然难忍,索性连严白虎投降也不受,就想攻破城池,将严白虎与江东世家一并清算。

    周瑜听得此言,自是大惊失色,急忙对孙策道:

    “江东士族多在吴郡,兄若如此,严白虎胡乱牵扯,岂不是要滥杀无辜?”

    他本是士族出身,很清楚孙策此举意味着什么。

    现在一杀是爽快了,可以后想取天下,就要面临士族阶层的抵抗。

    这等举动,无异于自毁长城!

    可孙策闻之,便是微微一笑,宽慰道:

    “吾自不多牵扯,只诛首恶,只为震慑彼等,似那等良善之家,吾却不动!”

    言罢,不等周瑜等人继续劝解,孙策便斩其使,喝令麾下加紧攻城。

    由此孙策包围吴县,亲自督战,几次登城,终将吴县取回。

    严白虎与严兴兄弟皆被孙策斩首示众。

    随后孙策又以通敌之名,牵扯搜捕城内士人,连带此番参与叛乱的许氏、王氏以及平时对孙策有非议者全部抓捕,拢共牵扯五百余人。

    见孙策这一次是玩真的,吴中士族自然大惊。

    似顾、陆、朱、张等大族家主,纷纷前来求情。

    其中一人名为陆逊,年仅十六岁,却已经撑起来了偌大一个陆家。

    见得这些人前来,孙策便指着陆逊道:

    “吾昔日攻庐江,尔陆氏族人饿死大半,算起来也当有怨与我!”

    “何以此次许、王两家反叛,陆氏不反?”

    “尔等不反便罢,何以又来求情?”

    陆逊见状,便即拱手恭顺道:

    “因将军攻庐江,乃为公事,我族人虽死,亦是为公!”

    “如今许、王二族反叛,皆为其私,故我陆氏不愿与之!”

    “至于我等前来相劝,乃因将军为江东之主,当施仁政,不当杀戮太过,故来相劝,非为私情,乃为将军所虑!”

    “还望将军看在我等面上,宽恕尔等罪孽!”

    听着陆逊之言,孙策神色一异,当即赞道:

    “真良骥也,陆氏有汝承继,来日必当兴盛!”

    说着,他又看向众人道;

    “正如伯言所语,尔等前来相劝,乃一心为公,吾不怪尔等!”

    “然我身受朝廷之令暂管江东,此次北上,亦为讨伐国贼,乃为朝廷效力!”

    “而今彼等叛我,便如叛逆,吾移其族,亦是为公!”

    “尔等切莫再劝,只管还家,严令家中之人不再犯禁即可!”

    众人听着这话,自是心有戚戚,无奈还家。

    次日孙策又告令城内百姓士族出城观礼,押出一众大小罪犯于护城河外排队斩首。

    数百人无论老弱妇孺接连斩杀,鲜血流淌,映红了护城河内幽幽河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