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一百七十四章 棋逢对手,战略决断(2/3)

和秦瑱交手之后,孙策便觉像是沾上了一条鲶鱼。

    只要是和秦瑱扯上关系的事情,无论怎么,都会变得十分复杂。

    就像现在拦不拦船的问题,要是袁术在北,他说拦也就拦了。

    现在可好,秦瑱一封信发过来,他就变得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着实棘手!

    见得孙策此状,周瑜的嘴角便即扬起道:

    “这便是与秦瑱此人相争之乐,算计之间,一举一动,皆需谨慎!”

    “依小弟之见,兄长却也不必为难!”

    “因秦瑱此信之举,亦非主要,无非就是想与我军一些麻烦!”

    “既是如此,我军不妨于枞阳以南设一岗哨,以收取算缗之名,严查来往船只!”

    “如此,即可防止秦瑱趁机以商船运兵,也可增加我军收入!”

    算缗是汉武帝之时实行过的一个收税政策,专门对商人进行税收盘剥。

    只不过随着盐铁官营之后,算缗之法逐渐被其他税种代替。

    现在对秦瑱提出的两难问题,周瑜便想到收税之法!

    我也不拦截船只,也不轻易放过去,我直接以收税的名目查验粮船!

    你要运粮东去,要么交钱,要么返回!

    这件事,即便报到朝廷,也顶多论一个他们私设关税之事。

    然则乱世之中,私设关卡税的人多了。

    就如老曹麾下的曹洪,就是靠着关卡税贪污的。

    这种罪名不痛不痒,也损伤不了多大名声。

    相反,刘备军要是怕出这点关税,而停止运粮,那被百姓责骂的可就不是他们了。

    正是升米恩,斗米仇,刘备现在要想稳住淮南之势,就要不断给百姓恩惠,而不能有些丝毫吝啬。

    如果只因为多加了一些关税就停止运粮,那百姓只会认为刘备是假仁假义。

    这种办法,对他们来说,可谓一举两得。

    孙策听得此言,自是搓了搓手道:

    “贤弟此法极佳,实则为兄早有此意!”

    “吾闻刘备老儿如今于淮南置业,月获千万之利,我军正可沿路设岗,多从他头上盘剥些钱财!”

    而周瑜见他一副想要吃大户的模样,便摇头道:

    “兄长不可以为此策能多加税目!”

    “须知刘备此番所购之粮皆是陈粮,本就卖不出高价,若我军收价太高,刘备恐会直接从别处购买粮食。”

    “我军要想吃到实利,便不能太高。”

    “依小弟之见,一石收他五十钱足矣,便是只收百万石,也是五千万钱!”

    “切不可竭泽而渔,以至于刘备军恼怒动兵!”

    五十钱,是周瑜刚刚算出的结论。

    因为他清楚,陈粮一般就是一两百钱一石,新粮则是三四百钱一石。

    中间的空缺,就是他们能取的关税。

    若是定得太高,刘备军与其要这陈粮,还不如去购买新粮。

    所以他们收取一半利润,就是一个限度,既能让刘备狠不下心去找新粮,又不至于他们完全没有赚头。

    不然若是让孙策胡搞的话,指不定要逼秦瑱想出什么狠辣的反制手段。

    那对于他们来说,并非什么好事情。

    孙策其人虽不善政治,却也能想通这些道理,一时便笑道:

    “便依贤弟之言就是!不过吾观刘备麾下所产淮绢却也是从我江东购置!”

    “彼等世家虽只是替刘备收取生丝,却也有联结刘备之危!”

    “吾意于丹徒也设一岗哨收取算缗,不知贤弟以为如何?”

    眼下天下诸侯之中,就没有不缺钱的,孙策同样也缺。

    之前他是没有精力管此事,但现在周瑜一提起来,他就有心把目标放在世家身上了。

    按照他的想法,生丝这边他收一道钱,刘备军产出淮绢之后,他再收一道钱,简直两头赚。

    既能限制世家,又能限制刘备,何乐而不为?

    但周瑜一听这话,便是眉头一皱,他提这办法,主要是为了限制秦瑱。

    可孙策现在的想法,却是断人财路。

    须知现在他们和江东士族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

    这要是再断了这些士族的财路,岂不是逼着人家造反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