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一百九十六章 情报机构,监察之要(2/3)

设立的部门有监察自己人的察事和校事,他就担忧会引起麾下人的不满。

    毕竟老曹设立的校事,名声就不怎么好。

    在老曹军中,甚至流传有‘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之语,可见麾下将官之畏惧。

    他若是依照设立这种机构,会不会影响麾下臣子的看法?

    秦瑱闻此,自知刘备所想,便对其道:

    “吾自知明公仁慈,不愿行猜忌之举,然则乱世需用重典!”

    “似当前我军所用主政之人,如刘元颖、袁耀卿、孙公祐等人,皆清廉之士,自然无须担忧。”

    “然则眼下我军横跨五郡六十余县,难保所举之人皆清廉可用。”

    “须知我军仁名获取不易,似督邮巡县之举,难免贪腐成患,致使麾下官员作奸犯科。”

    “明公如今以州郡事烦,难以观之民间疾苦,便须设立监察部门,以保证下层清廉。”

    “不求尔等一粟不取,只愿彼等不坏我军之名!”

    “如若不然,我等居于此地,不知下层官吏如何,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别看现在他们的领土不是特别大,但中原人口密集,麾下人口已经超过了两百五十万。

    随着势力越来越大,权力必然会逐渐下放。

    他们能保证上层官吏的清廉和效率,可下层官吏就不能保障了。

    常言道灭门知府,破家县令,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现在流民这么多,如果官府配合士族隐匿人口,那就会导致他们实力越来越弱。

    因而情报固然重要,监察同样重要,现在先把监察工作做好,等到以后稳定大局,才能凭借这股势力去反腐和制衡士族。

    刘备听其言语,沉思了片刻便即点头道:

    “军师言之有理,督邮巡县之制确实陈旧,设立此部正可行事。”

    若秦瑱用其他理由的话,老刘或许还有话说,可一说起督邮巡县,他就没话了。

    因为督邮官确实已经失去了其该有的职能,若非如此,他刘备也就不会愤而鞭打督邮了。

    而随着刘备这一点头,其麾下监察司正式开始建立。

    为了保证监察司的顺利建立,秦瑱亲自担任了第一任监察使,以简雍和董乾分别担任监察副使。

    在其指挥下,大量资源被投入了其中,简雍负责派出细作前往各大主城布置情报网络。

    董乾则负责招募和选拔人手,建立内部的情报网络。

    秦瑱以新设立的巡查部,开始对寿春进行细作清除。

    常年做情报工作,让他的眼光极为毒辣,寻常细作,像是袁绍、孙策、吕布等人派来之人,只需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唯一困难的,就是曹军的细作,这些人接受了秦瑱的间谍教育,会混在难民与臣属家中。

    对此,秦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排查,而是先排查那些工坊之内的工人。

    结果不排查还好,一经他排查,才发现寿春已经被老曹的细作给渗透了个遍。

    几乎每个工坊的外围人员,都存在曹军的细作。

    仅是第一轮排查,就让秦瑱逮到了二十余人,其中还包含刺客以及死士。

    这个结果不仅老刘吓了一跳,秦瑱也给吓了一跳。

    心想郭嘉你小子可真不够意思,你派点探子查消息,偷点技术要点就算了。

    这安排刺客和死士在这里是几个意思?

    是准备刺杀老刘,还是刺杀我啊?咱们之前可是好兄弟啊!

    因而在发现之后,秦瑱便将这些细作抓捕,进行了一一盘问。

    在这个时代的严刑拷打,还是各种棍棒上场,而秦瑱盘问却不一样,类似水刑、老虎凳等刑罚上了个遍。

    最终将寿春城内潜伏的一共七十余个细作全部抓捕归案。

    其中不仅包含各个高官府内下人,就连刘备府内都有探子混入。

    只有秦瑱由于府内下人数量不多得以幸免。

    在知道此事之后,凡是发现了探子的高官,无不上门向刘备请罪。

    刘备则是一一安抚,表示没事,人抓了就好。

    如此说着,他心中自也颇为忌惮,由是又暗中加强城内的防卫。

    而另一边,秦瑱巡查的消息传入了许昌之后,郭嘉自是喟然长叹,将消息报给了曹操道:

    “今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