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二百四十三章 藏兵之策,军令入山(2/3)

,便扩展到了两万多人。

    故而听到刘备要他奇袭只有五千人的春谷,太史慈是丝毫不在意的。

    但诸葛亮一听这话,却是惊喜不已,心说亏得秦瑱只想用太史慈当分路。

    如此看来,若再给几年时间,光是太史慈兵马,都足以和孙策分庭抗礼了。

    怪不得刘备会对太史慈这般推崇,来之前一定让他带上礼物。

    当下他思虑一阵,便对太史慈拱手笑道:

    “将军果为当世豪杰,不怪主公对将军赞不绝口!”

    “即是将军兵马如此众多,当不需妄动,藏兵半数于此,可作为奇兵!”

    “不妨分兵与在下北上,再行计较如何?”

    见其劝自己先藏半数兵马,太史慈不由眼睛一眯道:

    “倒是某家眼拙,不意先生亦是善谋之人。”

    “但不知先生与那秦子瑄又是何等关系,安敢擅自做主?”

    关于藏兵之策,其实他也认同,但现在秦瑱力主调集兵马突破,诸葛亮是什么身份敢自作主张劝他藏兵?

    但他一说完,诸葛亮便摇头一笑,直接表态道:

    “秦君乃我兄诸葛瑾之友,亦为在下师兄,亮如今正从秦君而学。”

    “此非擅自做主,乃因知先生之意,故为之藏兵也!”

    太史慈听得这番解释这才打消疑虑,他本以为诸葛亮是要借他抢功,但既然是秦瑱的人,那就无所谓了!

    反正现在都是秦瑱来谋划,派诸葛亮来,显然是为了配合总体战略!

    想了一会儿,他不由暗道自己多心,又令人备宴好生招待诸葛亮,次日即调动兵马随着诸葛亮北上。

    与此同时,随着刘备主力抵达繁昌之际,信使也行到了陵阳城内。

    陵阳城本是山越宗帅祖郎起家之地,地处群山之间。

    自当日赵云、徐盛南下之后,便一路进山,打着太史慈的旗号入驻了陵阳城内。

    此地北靠九华山南依太平湖,乃一等一的易守难攻之地。

    本来按照刘晔最开始的打算,是让赵云等人先行南下站住脚跟,故自进山之后,赵云和徐盛便欲寻机夺取泾县。

    结果这个计策恰好和周瑜调兵之计相撞,彼等刚一至此,便探知孙策已令孙贲进驻泾县城内。

    这可把赵云给急坏了,看着泾县孙贲足有万余大军,便叫苦不跌道:

    “我等受得主公之令南下,先被周瑜所据,又被孙贲所拦。”

    “而今主公已至,秋收已毕,我等困于群山之内,将之奈何?”

    徐盛自入刘备麾下之后,便常为副将,之前任张飞副将,而今任赵云副将。

    但他这人随遇而安,虽任副将,却是任劳任怨。

    此时见得赵云叫苦,思虑了一会儿,便对赵云笑道:

    “将军切莫急躁,我等被拦于此处,亦属无奈,便是主公知晓,也不当怪罪。”

    但赵云闻之却摇了摇头,一脸担忧之色道:

    “非虑南下无功,只虑我等受得主公重任前来。”

    “如今即未帮主公攻城掠地,也未扰乱孙策部署。”

    “而今我等于此空耗粮草,于国何益也?”

    徐盛见之,方晓赵云其人忠勇尽职,随之建议道:

    “既是如此,那我等也莫在此耽搁。”

    “我等不熟此间地形,不妨寻一向导,引我等往小路而进,先至泾县观察形势。”

    “待得敌军一动,我军便即取之,也可助主公一臂之力!”

    赵云听着,也觉现在唯有此法,由是便在城中寻了一山间猎户询问。

    方知南边有一大湖,从水路可直通泾县后方。

    见得此状,二人都是大喜,略微一合计,便留五百兵马于此驻守,率领七千余人翻山越岭,至于太平湖内。

    又经两日杀到了泾县城后方的平原之内。

    前文说了,泾县之地,四面环山,独有东西两边有一出入之口。

    赵云等人所至之地,便处于泾县西南方向。

    登陆之后,一马平川,可直接杀奔泾县,只可惜泾县城内兵马众多,二人不敢妄动。

    结果如此等了数日,忽见泾县城内行出大量兵马,足有六七千之多。

    二人见状,自是又惊又喜,皆道瞌睡来了送枕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