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第三百零五章 强国之道,大战将起(2/3)



    只不过这个开口一出现,以后大汉国内恐怕要出现大量异族奴隶。

    毕竟奴隶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一切财宝。

    现在他把这个口撕开,利益的趋势,会让日后的统治者为了奴隶不断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

    直到社会进步到需要废除奴隶,或者王朝更迭。

    不然凭着东大长达千年的科技碾压,几乎没有民族可以阻挡东大的扩张。

    当然,他对此并不置好坏,功过交由后人评说既是。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能转移到国外的矛盾,就别在大汉国内处理。

    内卷只会带来内耗,只有向外扩张,才是正理!

    想到这里,他便看向了一言未发的陆逊道:

    “伯言一语不发,莫非是觉此事不可行之?”

    陆逊闻言,自是一副如梦方醒的模样道:

    “非也,府君此议,对我江东实属大善之举。”

    “小子只是在思虑府君治国之法,着实引人深思。”

    “似当今天下诸侯,凡取地之后,皆以尽快安抚各地,招募兵马扩张为要!”

    “府君之政却是截然不同,似乎颇喜对外,但成效却不比彼等要差!”

    “故逊见府君行事,只觉耳目一新,常思其中之理也!”

    他自然不是不认同秦瑱之策,相反,他觉得秦瑱之策极为有效。

    可有一点他想不清楚,以往治国之政皆以仁政为主,力求威服四夷,教化万民。

    但秦瑱行事与之相反,不讲什么仁政,甚至有罪也可以包容,只求实利。

    看起来与儒家规范的道德标准相悖,可却都能解决问题。

    这让他感觉以往自己学习的那些圣人之言,似乎出现了一些毛病。

    秦瑱见其如此言说,自是微微一笑,暗自点头。

    陆逊能这么想,显然是意识到了儒家文化,与强国文化的区别。

    儒家文化是内敛的,强调欺负自己人,约束自己。

    强国文化却是外放的,主打一个强盗逻辑,要欺负外人。

    这种逻辑看起来有些无耻,却造就了后世一批强国的快速崛起。

    而他要做的,就是引导现在文化的改变,直到大汉彻底蜕变。

    陆逊能意识到此处,显然就是一个好苗子。

    “伯言能有这等感悟,可见来日前途不可限量!”

    “既是二位都有觉此事可行,那我军便可动矣!”

    当下,他说了几句,又让顾雍起草文书将他的意思宣扬给吴郡士族。

    于是在建安四年五月,也即秦瑱担任吴郡太守之后,吴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随着衙署将秦瑱的命令诏示各县,百姓顿时拍手称庆,来往相告。

    似乎都在庆祝这一位新太守颁布的摊丁入亩之策!

    与之相对的,吴郡的世家大族则是显得有些沉默。

    面对丈量土地的政策,各大士族选择了无条件配合。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抵抗的,但大多数都只是一些小地主。

    在秦瑱流放充军了四家之后,整个吴郡的反抗顿时偃旗息鼓。

    及至六月,秦瑱传书各郡,宣布江东六郡施行摊丁入亩之策。

    一时间六郡百姓欢呼雀跃,大量佃户弃租入籍。

    月余之间,六郡增加人口十余万人,与之相对,也清查出了大量被侵占土地。

    面对此状,各个郡守处置方法不一,比如鲁肃、诸葛瑾、虞翻等人,选择收归国土,并不追责。

    而太史慈和赵云等人,则是选择了杀鸡儆猴。

    一连处置富户豪族共计二十三户,流放参军上千人。

    这些处置办法,自然是秦瑱亲自发书示意。

    因为相比吴郡、丹阳、豫章等地,庐陵、会稽等郡并未经过战争获取,且人口较密集。

    这些地方,拥有相当势力的豪族不一定对他们心服口服。

    所以需要经过一遍清洗和换血之后,才能彻底稳定大局。

    而这种政策显然在会稽、庐陵等地,掀起了不少风波。

    是时,世家豪族反叛者万众之数,同时拉拢山越人共计数万之多。

    一时间,大量告状文书也如雪花一般朝着寿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