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一百一十三章 以马周为太子少詹事(第三更)(2/3)

  李承乾不知道是文成因为身体到了高原不能适应,还是说是松赞故意不让文成公主有孕,但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没有子嗣。

    更重要的是,松赞没有几年好活了。

    这些年,他南征北战,身上创伤无数,而吐蕃又缺乏足够治疗的伤药,最后导致松赞根本活不了几年。

    松赞一死,大唐和吐蕃的关系立刻急转直下。

    很快,禄东赞便开始入侵吐谷浑白兰部,最后更是直接灭了吐谷浑。

    之后就是大唐和吐蕃接壤的事情了。

    如果不出意外,皇帝一死,李承乾就很有可能要直接面对吐蕃的压力。

    吐谷浑一灭,吐蕃立刻就会威胁到西域,威胁到丝绸之路,大唐在丝绸之路上得到了庞大税收,立刻就会遭到惊人的影响。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皇帝应该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希望李承乾将心思更多的用在这个方面。

    这样,李承乾就不会在长安培植力量,也就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如此父子皆安。

    “诸卿都退下吧,张公留一下。”

    ……

    “殿下。”张玄素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承乾,如今整个大殿之中,也只有他们两人。

    “张公。”李承乾看向张玄素,认真的说道:“张公,于师如今离了长安,东宫诸事便以张公为主,然而孤最近发现,张公对于东宫诸事的统掌不足。”

    “殿下,臣……”张玄素脸色微微有些为难,他有些苦涩的说道:“臣对于这些事情并不擅长。”

    张玄素,你让他劝谏,让他专心去做某一方具体的事情,他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你让他去统掌一切,这就有些不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了。

    “张公。”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有些话,孤原本不愿意说的,但今日却是不得不说一说。”

    “殿下请讲。”

    “于师的官职,应该是散骑常侍,黎阳县公,检校太子詹事。”李承乾看了张玄素一眼。

    张玄素下意识点头。

    “如今于师归乡守孝,时间长达一年,若是说这一年之中,张公无法做到于师统帅东宫之能,那么父皇,很有可能会任命新的太子詹事到东宫。”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啊!”张玄素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如今这半年还好说,东宫诸事不急,但明年春天,父皇就要考虑东巡之事,孤还要监国,张公若是无法及早做到统帅之事,那么父皇说不好真的会换人。”

    前世,皇帝就是换了。

    在于志宁归乡守孝之时,张玄素无法规劝李承乾,皇帝就任命工部尚书张亮检校太子詹事,而张亮又无法做到规劝之事,这才重新启用了于志宁。

    但那个时候,张亮已经检校太子詹事了,所以,于志宁转任太子左庶子,而原本只是以太子少詹事检校太子左庶子的张玄素,则检校太子右庶子,而太子右庶子李百药,要致仕了。

    李承乾不想张亮介入东宫,因为这个家伙的心思根本就不在东宫之内。

    甚至于在后来,他私养五百义子,意图谋反。

    李承乾希望张亮能够靠近李泰。

    这样,才能让李泰造反的资本越来越厚,加上齐知玄那班人,李泰必然走上谋逆之路。

    “张公,东宫诸事,让家令多多辅佐你,尽量快的将一切统掌起来,孤宁可你升任太子詹事,也不愿意父皇调别人来。”李承乾言辞诚恳的看着张玄素。

    “臣知道了。”张玄素认真的点头。

    ……

    看着张玄素离开的背影,李安俨站在一侧,低声问道:“殿下,若是张公升任太子詹事,那么太子少詹事,岂不是一样要进人来。”

    “这个自然,只不过那样的话,进来的人可选择的就多了。”李承乾目光中带着一丝兴奋,然后轻声说道:“若东宫太子少詹事出缺,孤希望魏相能举荐中书舍人马周任太子少詹事。”

    能有马周,谁要张亮。

    “好了。”李承乾收回思绪,将手里的奏本递给李安俨,说道:“高阳和城阳大婚,父皇不用孤去洛阳,让表兄长孙祥代替孤去,不过孤看,你也跟着一起去,将孤和太子妃的贺礼一起送过去。”

    李安俨顿时就明白了李承乾钻的空子。

    皇帝让太子率更令长孙祥代替太子去,但是没说太子妃。

    李安俨代替太子妃去,也不是什么大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