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帝回京,太子有女,名曰福昌(第一更)(2/3)



    很快,三十多骑就这么的杀入了风雪之中,全无踪影。

    而等到十数日后,这三十多骑竟然全须全尾的从风雪之中杀了出来。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马上,每个人都多了十几颗脑海,而李德謇更是将一颗满是胡辫子,额头上还戴着一颗青玉的脑海放在了马头上。

    那个脑海的面容上,满是惊讶和难以置信。

    甚至还来不及惊恐。

    ……

    长安,春明门。

    冬月酷寒,冰雪未消。

    皇帝的车驾缓缓的停了下来。

    李承乾,魏征,侯君集,卢承庆,岑文本,崔仁师,温无隐,崔敦礼,郑仁泰,苏定方等人全部躬身迎候。

    御驾的车帘掀起,众人立刻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吧。”皇帝的声音从马车内传了出来,然后说道:“此次大军出征,众卿筹集粮草被服转运无碍,辛苦了。”

    “都是臣等该为之事。”群臣再度拱手。

    这一次皇帝派兵北征薛延陀,除了营州由河北道负责,朔州由并州负责以外,其他灵州、庆州、凉州等地出击的大军后勤,都是由长安调度供给,李承乾,魏征和侯君集等人都尽了大力。

    另外,左卫大将军李大亮以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征,长安所有的一切军务防备,全部都负担在了郑仁泰和苏定方的手里。

    大军出征,长安守卫不足,若是这个时候,有人动乱,是要出大乱子的。

    但还好,一切平稳的结束了。

    “魏相和太子上来吧。”皇帝平静的说了一声,李承乾和魏征相互对视一眼,然后两人相继登上了御驾。

    侯君集等人则是汇入到了诸臣当中,一起护卫御驾返回皇宫。

    皇帝看着神色消瘦了不少的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太子做的不错,坐吧。”

    “多谢父皇。”李承乾这才拱手坐下,对面的魏征则是不用皇帝多说,就已经坐了下来。

    “战场上的消息如何了?”李世民转身看向魏征,他这一路从洛阳而来,几天时间,战场消息有些慢了。

    “自从上月诺真水一战,李勣以六千精骑败大度设三万骑后,各路大军奋勇追杀,及至如今,已斩首上万,捕虏五万,值大雪,大度设脱身走,薛万彻追之不及,但这一场大雪,薛延陀人畜冻死者极众。”魏征平静的神色之下,压制着兴奋。

    这一仗,大唐内外动兵十二万,薛延陀动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兵二十万,最后以大唐一战而胜,薛延陀内外各族,战场损失达六万之多,其他奔亡于道者,也有三五万众。

    这一仗之后,薛延陀在漠北声望大减,再想要组织起这样的兵力,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起码在三五年内,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而最令魏征满意,是大军开战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前两个月都屯兵在长城之内。

    但当李勣在诺真水一战,以六千精骑败大度设三万骑后,整个大唐诸部将士立刻全部冲出长城,追亡逐北,一战之内,大唐粮草耗损有限。

    一战之后,战场上的所有缴获,光是那数万数万的战马,就足够弥补一战的所有开销。

    还有战场上的其他缴获,战士军功赏赐,所有一切的一切都足够了。

    而且还多有剩余。

    至于日后,大唐的商旅更是可以通行漠北,这里外的收益简直大的可怕。

    ……

    听完魏征细细的说完这一切,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一仗不亏就好,高昌一战之后,军中士气总是有些不足,现在总算是全部发泄了出来。”

    李承乾顿时惊讶的看向皇帝,这里面还有这些考量吗?

    “里外诸事,总是需要多加权衡的。”李世民看着惊讶的李承乾,笑笑,说道:“太子日后要学的,还有很多。”

    “儿臣有愧。”李承乾微微躬身,语气惊叹。

    “可惜了,让大度设跑了,不然这一仗就彻底的圆满了。”皇帝不由得感慨一声。

    大度设,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夷男长子。

    “对了。”皇帝转头看向李承乾,问道:“听说李靖的儿子李德謇率三十余骑就杀进了草原深处,至今没有消息。”

    “是的。”李承乾小心点说道:“李德謇不过是趁着薛延陀战败,冲杀一番,相比于武安郡公薛万彻率六百骑就冲杀薛延陀后军,还有英国公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