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二百六十三章 稚奴,孤给你一个机会(第二更)(2/3)



    殿中的侍女全部红着脸低头。

    ……

    夜色之下,“砰砰砰”的敲门声出现在宜月殿中。

    躺在床榻上的李承乾,猛然睁眼。

    王幽兰带着红被躺在他的胸前,即便是敲门声也没有将她惊醒。

    李承乾将她轻轻的挪到床榻上,然后起身披上衣服,走入到外殿。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

    徐安快步的走入殿中,然后快速的走上前,将一本奏本放在桌案上,然后拱手道:“殿下,兵部六百里急报。”

    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怪不得徐安这么急的找他。

    李承乾打开奏本,看了一眼,轻声说道:“回纥密探奏报,高句丽和薛延陀勾连?”

    “殿下,兵部请问,是否要请诸相进宫?”徐安拱手。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不必,这东西,现在这个时候曝出来,说不得就是高句丽人故意的。”

    徐安诧异,然后拱手。

    “去吧,告诉兵部的人,安静一些,不必紧张。”李承乾摆摆手,徐安立刻拱手离开。

    李承乾放下奏本,然后朝着床榻走去。

    躺在床榻上,李承乾轻轻搂住王幽兰,平静的抬头,看向头顶的黑暗。

    如今在辽东,皇帝正在猛攻辽东城。

    辽东城是辽东核心。

    辽东城一旦被大唐拿下,那么大唐便能够彻底在辽东立足,剩下高句丽什么时候退出辽东,就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失去辽东作为屏障,大唐立刻就能杀入高句丽本土,在极短的时间能威胁到平穰。

    所以,高句丽人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辽东重归大唐之手。

    故而,在辽东和大唐激烈搏杀的同时,他们也开始在大唐的后方搞小动作。

    联系薛延陀,联系西突厥,甚至联系吐蕃,任何能够拖延大唐脚步的手段他们都能用的出来。

    而在如今情况越发激烈的同时,他们将这件事情主动踢出来,这样就逼的大唐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西北,从而影响到辽东的战局。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对于薛延陀可能会有的动作,皇帝那边早有准备。

    皇帝在临走的时候给李承乾的圣旨,实际上就是在说,所有西北的事情全部都由李承乾来处置。

    只要西北不大败,皇帝就不会管。

    皇帝在东北重夺辽东,李承乾便在长安稳定西北,这便是他们父子的默契。

    李承乾轻轻摇头,薛延陀不会危及到大唐,真正会危急到大唐的,是朝中那些以往和薛延陀人有勾连的人,他们会怎么做?

    李承乾突然笑了,这些人,他们的存在,恐怕也会让皇帝不安吧。

    ……

    武德殿中,气氛凝重。

    李承乾目光扫过诸臣,平静的开口道:“此事必然是高句丽所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唐察觉到薛延陀会动手的可能性,然后大唐做出应对,大唐一动,薛延陀必然就会被迫应对,所以孤的意见,是长安暂时不动,但边境要暗中戒备起来。”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看向房玄龄,问道:“房相,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房玄龄拱手,站出说道:“殿下,臣以为此中之事,薛延陀其实并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重点,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安西,这种时候,西突厥是必然要动的。”

    如今对于大唐而言,薛延陀虽然有所威胁,但实际上远比不过西突厥。

    薛延陀的底子太薄,之前两次大败之后,薛延陀的实力已经消耗太多,加上铁勒回纥离心离德,他们的实力大减。

    反而是西突厥,西突厥的实力太厚,即便是数次战败,也依旧能够很快恢复过来,然后重整旗鼓,杀向大唐。

    尤其东*突厥灭国之后,西突厥对大唐的恨意很深。

    唇亡齿寒。

    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动起来。

    “传令沙州李袭誉,抓紧送一批粮草军械去安西。”李承乾立刻看向崔敦礼,崔敦礼立刻拱手:“喏!”

    “薛延陀必然会派人杀入到长城以北,但他们不敢轻易现身,会先行试探,一旦被他们试探出虚实,那么他们立刻就会如疯狗一样的扑上来。”房玄龄神色凝重。

    “房相觉得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动手?”李承乾问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